第十七章 京城安宁不见乱
韩通领兵直驱殿前司官署,他自知与赵匡胤的大军正面对抗不啻以卵击石,便将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找家人身上。他想的是,只要抓到赵匡胤的家人作为人质,兴许能令赵匡胤投鼠忌器,就此作罢。 其实,仔细想想,韩通的想法未免有些天真。即便他抓住赵家人,赵匡胤真会俯首服输 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得到朝廷的宽恕?一旦就服,便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吗?带兵反叛朝廷,论罪当诛九族。 韩通领兵赶到殿前司官署,尚未冲进大门,只听“嗖嗖”声大作,羽箭自内激射而出。 韩通大惊,一面挥剑格挡羽箭,一面朝里喊道:“尔等也要忤逆反叛吗?” 只听石守信回道:“韩将军,大势已定,你又何苦枉作牺牲?”原来,他自昨晚得到通报,便亲自带兵守在官署里,一夜未歇。 韩通怒不可遏,挥剑向里猛冲,口中又道:“石守信,你也敢背叛先帝?” 石守信回道:“韩大人,事已至此,我劝你还是退去为好。” 韩通本是暴躁脾性,人送绰号“韩瞪眼”,听了石守信的话,又见身前身后的士兵一个接一个中箭倒地,越发激怒,手中利剑不住挥舞,口中骂道:“******,你们这些逆贼,我要将你等千刀万剐。” 石守信从身边侍卫手里接过来一张弓,搭箭在弦,道:“韩将军再要硬闯,小弟可不客气了。” 韩通充耳不闻,兀自大骂:“******,你们这些逆贼。”仍是往里冲。 石守信轻轻拉开弓,瞄准韩通左腿,一箭射出,韩通左腿中箭,站立不稳,,拄剑在地,以支身体。 将士们见韩通受伤,既惊且惧,无人再敢前冲,全都停下来围住韩通,向石守信等怒目而视。 石守信举起右掌,将士们当即搭箭在弦,蓄势不发。 韩通自知硬拼无望,引领众将士退了出来。众将劝道:“将军当先行包扎伤口,再作计较。” 韩通心想:“眼下也只能如此了!”当即领兵回归府邸。 众人才走到半路上,只见迎面奔来一支军队,韩通认得为首将领正是殿前司的一员战将王彦升。 原来赵匡胤的大军回到开封城北“陈桥门”外,守城官兵严把城门,并没放大军进城。眼见形势不妙,赵普建议赵匡胤另觅进城之路。赵匡胤只得带领大军绕到“封丘门”,如此才得以进城。一进城来,赵普便命王彦升先率部赶回殿前司官署,以助石守信、王审琦策应。 韩通见王彦升一部越冲越近,自知不能正面交锋,当下领兵折而往西。 王彦升也早已看见韩通等人,领兵急追。 韩通腿上有伤,行走不便,过不多时,便被王彦升追上。他带领众将士且战且退,一路损兵折将,这才回到府邸。 王彦升不依不饶,领兵杀进韩通府中。韩通手下将士拼死力战,毕竟实力太过悬殊,一个接一个奋战身亡。 王彦升率兵围住韩通,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韩将军还不弃械吗?” 韩通仰天“哈哈”大笑,继而痛哭起来,说道:“先帝啊,微臣无能,微臣无能……”话犹未尽,将手中利剑往颈上一横一划,登时气绝身亡。 王彦升摇了摇头,率部赶回殿前司官署。 韩通已死,开封城中在没有阻力了。 众将士簇拥着赵匡胤登上“明德门”。 赵匡胤站在城楼上,远远望见开封城屋宇林立,街市繁华,似乎整个都城如往常一般平静安宁,并不曾有过什么****,所谓“市不易肆。” 赵匡胤心想:“这是一片多美的江山啊!它本该如此繁华,也该更加繁华!” 他又突然想起两天前在家里那间小屋之中所听到的一些话,那便是:“令百姓安居乐业,令天下太平。”一时之间,不禁新潮澎湃,暗暗自问:“倘若由我来治理这片江山,又该当如何治理呢?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能让天下太平吗?”
就在赵匡胤满怀心事地看着脚下的都城的时候,赵普上前说道:“将军,当先回官署。” 值得注意的是,赵普并没有称呼赵匡胤为“陛下”,而是仍旧称他为“将军”,其中大有深意。在他看来,还有事情没有办完,还不到称赵匡胤为“陛下”的时候。他还有计划没有实施完毕,心急是成不了事的。 赵匡胤当即脱下黄袍,换上平常官服,命众将各自回归,领赵普、赵匡义等回到殿前司官署。 回到殿前司官署,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坐下歇一会,就见高怀德、张令铎等将领簇拥着宰相范质、王溥、魏仁甫以及一些重要大臣而来。 赵匡胤急忙迎出,奔到范质面前,哭诉道:“我受先帝恩惠,未及图报,却为三军所迫,违负天地,今至于此,将若之何?”意思是说:“我是被将士逼迫当皇帝的,到了这个地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还未等范质答话,站在赵匡胤身后的赵普轻轻碰了碰身旁列校罗彦瑰的衣袖。 罗彦瑰挺身而出,手按剑柄,厉声说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范质等见他凶险毕露,先自怯了。又见周遭尽是杀气腾腾的将士,环伺在旁,范质只得低下头去,不敢说话。 王溥走上前,来到赵匡胤面前,跪地而拜。他身后的大臣们鱼贯跪地,都朝赵匡胤磕头。 赵普见范质等人已然屈服,便即在赵匡胤身后跪下,朗声道:“武皇外岁!” 是的,是时候称“陛下”下了,还有什么需要顾虑的呢? 其余将士纷纷跪地,齐呼:“吾皇万岁!” 赵匡胤环顾众人,说道:“大家快请起,大家快请起!” 要当皇帝,当然不能在殿前司官署里,必须去皇宫。 皇宫就在不远处,在等着赵匡胤,也在等着他的这些文武官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