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宋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四六章 宰相腹中能撑船

第四六章 宰相腹中能撑船

    越是身在高位,越是孤独,所谓“高处不胜寒”。宋太宗赵光义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皇帝,他也很孤独。腿上的箭伤令他意志有些消沉,他很想找人说说话。

    朝廷文武官员,后宫佳丽嫔妃,谁又能说说心里话呢?是的,他(她)们召之即来,可是,能对他(她)们说什么呢?他(她)们又能对自己说什么呢?无非是些一成不变的阿谀奉承罢了。自己心中的苦闷,谁人能真正知晓呢?

    太宗突然想起那个拉过自己衣角的人,他立即颁下诏令,命寇准返京晋见。

    寇准,今陕西渭南人,十九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寇准曾在朝堂上向太宗奏事,太宗听不进去,寇准咬住不放,太宗十分生气,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要回内宫。寇准见皇帝要走,自己的事情还没启奏完,便上前拉住太宗的衣角,说道:“请皇上重新落座,听微臣把话说完。”

    殿中的群臣都为寇准捏一把冷汗,人人均想:“这寇准怎地如此胆大妄为?他就不怕掉脑袋吗?”

    太宗赵光义看了看寇准,又看了看群臣,按捺住心中怒火,重新回到龙椅上坐下,终于听寇准将事奏完,向群臣说道:“朕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寇准得到太宗重用,官当到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一天,寇准外出,一个疯子当道将他拉住,口中大呼:“万岁!”这件事被同任枢密副使的张逊利用,向太宗揭发。寇准极力辩解,说张逊无非是想借此打压自己。不管怎样,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二人谁都不放过,贬谪了张逊,寇准也被降职,去青州任知府。

    寇准接到圣旨,急忙从青州动身,马不停蹄地返回京城开封,入宫觐见太宗。

    太宗撩起裤腿,让寇准看了看腿上的伤情,寇准安慰道:“陛下正值盛年,区区小伤,不久便可痊愈。”太宗道:“朕为箭伤所困,时日已久,你怎么到现今才回京来看望?”寇准道:“不得陛下召唤,微臣不敢擅自回京。”太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相顾良久,太宗说道:“朕让你回来,是有一件大事要问问你的意见。”

    寇准道:“陛下是为策立太子的事忧心吗?”

    太宗道:“拖了这么久,眼下是时候了。”

    寇准道:“为天下选择国君,陛下不能与后宫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该择选众望所归者。”

    太宗闻言,当即屏退左右,轻声问道:“你看襄王怎样?”

    襄王是太宗的第三子赵德昌。长子赵元佐已被废为庶人,二子赵元僖已经死去,三子赵德昌其实已成老大。

    寇准不假思索地道:“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襄王正是最佳人选,那就不必太多顾虑了。”

    太宗点头道:“朕知道了。你先退去罢!”寇准叩拜而去。

    第二天,太宗便宣布让襄王赵德昌任开封尹,改封寿王,立赵德昌为皇太子。同时任寇准为参院知事,寇准由此有了宰相的职位。

    按照旧制,策立皇太子需要拜谒祖庙。太宗便携赵德昌祭拜祖庙,回来的途中,只见京城的百姓拥挤在道路两旁,纷纷大喊“少年天子”,太宗见百姓群情喜悦,心中闷闷不乐,回到宫中,留下寇准问道:“太子新立不久就人心归向,朕又是什么位置?”

    寇准连连叩首,喜道:“陛下英明,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这是国家的福气,百姓的福祉!”

    太宗听了,高兴地道:“爱琴此言有理!”留下寇准对饮,大醉方休。

    继承者有了着落,太宗赵光义心情好了不少,更令他高兴的是,宋军捉住了李继迁的母亲。

    太宗痛恨李继迁叛乱,很想将他的母亲杀了,召见寇准询问意见,寇准一时也没有好的意见提出。

    退朝的时候,寇准一面低头行路,一面思考李继迁母亲的事。出了大殿,一个声音叫道:“寇大人,请留步!”

    寇准抬头回望,只见宰相吕端正疾步向自己走来。

    吕端走到寇准身边,轻声问道:“陛下有没有提到找我商量事情的意思?”

    寇准道:“没有!”

    吕端道:“我已年事已高,边关上的平常之事,不必让我知道,但凭寇大人为陛下分忧。若是有军国大事,我吕端身为当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

    寇准道:“陛下想杀掉李继迁的母亲,吕相可否劝上一劝?”

    吕端道:“你的意思是不赞成皇上的想法吗?那为何不劝一劝皇上呢?”

    寇准道:“陛下正在气头上,意思坚决,须得让陛下先冷静冷静。”

    吕端道:“也好!明日早朝,我去向陛下说明。”

    事实上,太宗让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与宰相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也就是说,让吕端和寇准隔日轮流执掌相府大计,他俩平起平坐,太宗则从旁加以观察。寇准、吕端二人都有宰相之名,若是换做其他人,别说这样诚心诚意地商量国家大事,只怕早就为争权夺势斗得“你死我活”了。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吕端向太宗呈上奏本,提出不能斩杀李继迁母亲的意见。

    太宗问道:“李继迁身为叛乱贼子,他的母亲为何杀不得?”

    吕端道:“正因为李继迁是叛乱的罪魁祸首,杀了他的母亲也无济于事,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怨,会更加坚定他的反叛之心。”

    太宗想了想,说道:“照你这么说,那应该如何处理李继迁的母亲呢?”

    吕端先松了口气,说道:“以臣愚见,不如将其放到延州,派人好生护养,以此招徕李继迁回心转意。这样做的话,就算李继迁不会立刻归顺,我们终究可以用他的母亲来拴住他的心。至于他母亲的生死大权,还是掌握在我们手中。”

    太宗赞道:“爱卿深谋远虑,此意甚佳!”当即采纳了吕端的建议,将李继迁的母亲放在延州,并派遣专人奉侍起来。

    太宗赵光义在宰相吕端的建议下,没有杀掉叛贼李继迁的母亲,也将为自己的子孙带来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