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零五章 鏖战淞沪停火
“滴玲玲玲,滴玲玲玲!”急促的电话声响起,范杰一把抓起电话,语气急促的问道:“松阳,前线战况如何了?” “暂时已经停火了,营座!英美诸国出手了,英美领事联合提出停火,日本人很快就答应了,而且他们在上海兵力不足,暂时也没有能力继续进攻了!”王启年在那头兴奋的说道。 “知道了,松阳,继续密切关注前线的战况,这战还有的打,告诉兄弟们都小心一点,现在我们的人手还是先从十九路军那里先撤出来,十九路军的援军到了,暂时也不需要我们了!” “知道了,营座!”王启年很明显知道范杰在想什么,干脆利落的执行命令。 范杰挂断电话,仔细想了想,开始整理起来了这一天收到的情报,然后交由作战参谋张哲起草报告,上海那边总算暂时停战了,中日双方都需要缓口气。 在上海那边,出来当和事佬的,是英国和美国的总领事。 九一八那阵,中国人到处求人,这些大国懒洋洋的,按部就班,温吞水一样做调停。可这回上海发生激战,洋领事们第一时间就蹦起来了灭火。 满洲怎么样,大伙是不关心的。九一八事变出来,当时美国就有报纸说,满洲归谁统治,这里无人关心。可这回不一样,九一八那回可以隔岸观火,而这回,大火却烧到自家屁股上了。 往小了讲,打仗就在公共租界边上打,公共租界就是英美两国的租界合并而成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道理,东西方都一样懂。这流弹纷飞还算小的了,再往大里说,上海控扼长江出口,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中国一年大半的外贸都在这里完成。仗一打起来,大伙生意都没法做了,每天的损失这么大,难道你日本人会买单? 但最让英美最感到紧张的是,你日本人到底想干嘛?上海这块,英美等国利益非常大,你日本人不是不知道,而且中国人都接受你的最后通牒了,你还要动手开战,这些,不管怎么辩解,领事们心里就像明镜一样。你打了中国人,也全然不顾我们英美的利益,那么,你日本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君之志,不在小乎? 英国,是个海权国家。至于美国,写《海权论》的作者马汉就是美国海军军官。《海权论》里有一句话:海军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贸易。而贸易,依靠安全的海港。 当你日本人企图把上海这个国际化大商港卷入战火时,对海洋敏感的英国人出手了。 英美领事联合提出停火,日本人很快就答应了。但是英国人这回连续出招,希望趁大火还没完全蔓延开的时候,尽早灭掉。 1月29日,就在双方停战交涉的当天,英国驻日本大使紧急求见日本外相,提出抗议。同一天,英国驻上海总领事也向日本总领事提出抗议。九一八之后,在大火烧到自己屁股后,英国人终于第一次明确的,毫不含糊的向日本人提出了抗议。随之而来的还有美国、意大利的抗议。 抗议是来文的一手,海洋强国们另外还有别的手段。英国美国相继下令向上海增派军舰,警告日本人,不要以为老虎不发威,你还真当我们是病猫了。 英美等国,要的不是简单的停火,而是上海事件迅速平息。 让英美领事们感到满意的是,局势似乎还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虽然停火的目的,说起来只是为了让战区民众及时撤离,但是停火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虽然还是有交火,但都谈不上有组织的大规模进攻。 乍一看,和平有戏。 而就在同一天里,国民政府南京国民党召开临时中央政治会议,会议做出重要决议:“一,政府迁都洛阳;二,在国民政府下设军事委员会,推******、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朱培德、陈绍宽、陈铭枢、唐生智等11人为委员;三,选任宋子文为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罗文幹为外交部部长,批准黄汉樑、陈友仁辞职。” 就这样,******再一次重返政坛中枢,恢复军权。谁成想******夺回去权力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范杰还以为会过上一阵,没成想如此之快。 为什么要迁都呢?因为迁都,既是被迫的,也是必要的。 南京虽然身处后方,但是占据海军优势的日本舰队可以很容易就沿着长江溯流而上,威逼南京城下。当年的**战争,南京江面的城下之盟,大家可都没忘记。 既然要躲开日本人的威胁,那么武汉长沙这些内陆中心城市都不能作为目的地,因为这些地方都有日本租界甚至陆战队。因此,落入南京中央政府控制不久的洛阳就成了迁都的目标。这里,地处中国腹地,交通便利,日本人却鞭长莫及。而迁都内地,也作出了政府宁愿打持久战,也不轻易屈服的姿态。 而第二招,军委会的成立,却是很值得玩味的。 表面上看,外敌入侵,国民政府组建最高军事委员会,统一调度军队,这是很正常的选择。但是细细玩味,军委会的成立还是很有玄机的。因为如果只是要统一调度军队,那么参谋本部可以执掌军令,军政部可以执掌兵工、后勤,应付一场局部战争,这样的体制就足够了。但是,参谋本部也好,军政部也好,原来都是属于国民政府管的。现在军委会一成立,却将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由政府直辖该归军委会指挥。这就意味着军队的军令权、人事权、军费核定权等关键权力,都cao控于军委会之手。军委会委员长,实际上就牢牢地掌握了军权。 换句话说,这个军委会的设立,与其说是抗日的需要,倒不如说是为******特设的。而这一步棋,早就在蒋汪西湖密会时,就已经确定。 现在,汪精卫已经当了行政院长,那么******必然也要有一个恰当的身份。军委会委员长这么一个职务,当然不会是一个虚职。汪主政,蒋主军,这也是蒋汪政治联盟的基础。
从此,中国人在电影中经常能听到的那句台词:蒋委员长到!从一二八事变开始,就此进入历史。 军委会成立后,******就发表通电,“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弃信心之暴日相周旋!”。 这一段话,可称为掷地有声。甚至多年之后,留在大陆的张治中将军回忆起******的这份通电,还说是人心为之振奋,更别说听闻此事的中央军校的这些老师学生了,就是范杰听到老蒋的这番通电,也握紧了拳头。 九一八之后,******从没有如此坚定的表态过。作为全国实际上的最高军事领袖,这份通电,让将士们为之热血沸腾。 不过,激情完了,通电归通电,实际的军事行动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你要说有难处吧,******和南京政府还确实有难处。 第一个,就是缺钱。不说别的,军队普遍欠饷,有良心的,军饷打个六折到八折发,没良心的,干脆拖欠几个月不发。当兵本为吃粮,这么个搞法,兵无斗志不说,你就是调派军队,开拔费总要吧,阎王还不差饿夫兵呢。 第二个,就是内患不宁。好巧不巧,就在一二八事变之前,一月中旬,鄂豫皖的红军发起攻势,一举打垮了围剿军三个师19个团。江西那边,局势也很紧张,1月10号,江西红军发布攻打赣州的命令,战云密布。江西、鄂豫皖两地牵制了******的大批精锐,你要调兵,那也得调得出来才行。 难处确实很大,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就算是军队粮饷充足,内部太平,南京政府还是不愿意跟日本人撕破脸全面开打的。很简单,一怕打不过,二怕把江浙赋税区给打烂喽。 从1840年**战争到如今,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中国外战不断,可对上列强的大小战争,全都败了,而且一场比一场败得难看。败一场,就得割地赔款。打了一百年败仗,早就打怕了。都说中国足球有恐韩症,为啥恐慌,输太多,输得没信心了,就像前两天那场比赛,那踢的是什么玩意儿。其实,打仗也是一样道理。 所以,能够尽早停火,不扩大冲突当然是最好的。其实不只******心里这么想,政府这么想,很多人都这么想。 但是日本人不这么想,咄咄逼人之势已近在眼前,而******心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提前把退路留好了——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