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奇幻小说 - 重生之最强学霸在线阅读 - 第254章 三江平原是个宝库 (求订购)

第254章 三江平原是个宝库 (求订购)

    不过也有可能清廷的北洋舰队把小日本的舰队一锅端了。这年头的事情谁说得准呢?由于自己的到来,这个时空的很多事情跟前世不一样了。

    陈承宇想了想给琉球国王尚泰回了一封电报:“做好一切准备,不管日本人是胜还是败,我们以最小的代价,趁他元气大伤的时候,把琉球国土收复回来就是。”

    ……

    燕京,杜克大学,保安宿舍楼大院。

    参加开发三江平原的1,000人已经集合完毕,其中80%以上是东北人,听说要开发三江平原,学校的保安、工友、老师,甚至学生纷纷报名参加,报名人数接近4,000人,多数是东北人。

    东北人就是有血性。陈林最后组建挑选了以学校的保安为主的北进队伍。从杜克大学到三江平原的营地,直线距离有700多公里,如果是走路,超出1,000公里,如果是靠用脚走,至少要走2个月左右;想乘车,这里没有任何大道通往三江平原。

    好在杜克大学有个实验飞艇,原来是为了学生上课、演示观摩所用,上次的先遣小组就是乘坐这艘实验飞艇到达三江平原。只是这飞艇太小,一次运输不足100人,但是总好过没有,分批乘坐好过用脚走。

    为了接应到来的飞艇,在三江平原已经安营扎寨安顿下来的总指挥杨雪宇,命令携带的二台大功率无线电台,轮流开机,发出一串串信号,只要有杜克大禹工业基地生产的无线电测向仪,就能顺着电波的指引,汇集到三江平原总指挥部。

    来自河南确山县的杨雪宇现年32岁,年轻的时候念过私塾,断文识字,后跟着家中的长辈在东北做收购皮毛的生意,把东北猎人的虎皮、虎骨、熊皮、熊胆什么的贩到燕京,赚点辛苦钱、卖命钱过生活,因为时不时会遇上土匪,抢你的货,不给你一刀算是万幸了。

    10年下来,岁月的风霜把杨雪宇原来一个小身板磨练成一个彪形硬汉:有着身高1.8米的身躯,国字脸,目光炯炯,紧闭的嘴唇表示这是一个一口唾沫一个钉的好汉。燕京杜克大学招收建筑工人,杨雪宇是第一批报名参加的工人之一。

    凭着出色的人格魅力,以及识字会算数,杨雪宇很快成为工地的一个小总管,学校建成的时候,杨雪宇已经成为建筑总管之一,学校建成之后,马上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学校的保卫工作领导,成为保安主要负责人之一。

    此时的杨雪宇心里有些焦躁,先遣小组挺进三江平原之后,趁着积雪初融,日以继夜的搭建定居点,已经在20多个有大片耕种面积的地方,用木头搭建起定居营地。

    尽管大家辛苦工作,但进度不大,众人天天叨念着“怎么挖掘机、推土机还不来啊”。众人用惯了施工机械,现在却要手工cao作,感觉有些适应不了。

    特别是砍树要用斧头,这跟用油锯的效率真是一个天上一下地下。

    天空中传来了隆隆的机器声,杨雪宇一听就知道这是学校里用于教学的飞艇。飞艇已经来过二次,算得是熟门熟路。飞艇着陆,从飞艇卸下杨雪宇急需的柴油发电机组、电锯、食品补给等等。

    可惜这个教学飞艇太小了,如果是大型飞艇,运输过来几辆拖拉机、挖掘机、推土机、耕田机,那就可以大展鸿图了。

    大型飞艇还在路上,从陈`总统发来的电报里,杨雪宇可以看得出总统对这里的重视,已经调集了7艘飞艇调运包括耕种机械等物资,以后这里将成为中国的一个粮仓,直接养活一亿人。

    杨雪宇再一次铺开先遣小组绘制的地图,20多个有着大面积耕地的定居点,分散在500平方公里的平原上,杨雪宇计划把4,000多人手分为20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进驻一个定居点,实行遍布开花的政策,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报告总指挥,有电报。”电报房的人员递过来刚刚收到的一封电报。

    “是好消息吗?”

    “是好消息,有二艘从钦北区来的飞艇距离我们只有200公里,对方要求我们不间断的发送信号。”

    “这个不用说了,信号当然不会断。二艘飞艇上装的是什么?”

    “人,还有各种生活物资、补给。”

    “运输机械的飞艇呢,在什么位置?”

    “估计距离我们还有近2,000多公里。毕竟是从加里曼丹岛起飞。”

    “那就好。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报告总指挥,那群狍子又来了。”

    “开二枪把它们吓跑吧。”

    “是!”

    杨雪宇觉得这个地方的动物有些可笑,那个狍子,有点象小鹿一样的动物,听到这里的柴油机轰鸣声,居然集体来围观,来的不是10只8只,而是几百只,一大片。

    杨雪宇有点痛,按他的想法,架起机枪“突突突”,然后把它们全部剥皮做成腊rou,天在过新年一样的生活了。但陈`总统的电报却说是吃多少只,就打多少只。不要一下子把动物灭绝了。

    杨雪宇为此曾经回过电报,婉转的说:这里的野生动物太多,以后我们种的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土豆等等作物会不会被野生动物吃光了?

    对此,陈`总统的回电是:第一个措施:到时会在农田周围架设通电铁线,通以对人体安全电压36伏,对人没有害外,但是对动物却有伤害,动物会避之不及。碰上二三次这种电线,会有多远跑多远。

    第二个措施:在农田不远的地方,选取大树,在树上搭建一个能睡觉的窝棚,每天派人日夜轮换值守,有动物走进农田,可以开枪射杀。

    杨雪宇觉得还是第二个措施有作用。第一个措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电线。

    “呯呯”二声枪响,杨雪宇从窗口看去,只见一大群狍子一惊之后,回头撒腿就跑。但过了一会儿,又缩头缩脑的跑了回来。杨雪宇摇摇头说:“小李,晚上的菜够不够?”

    “够了,杜克大学`运来的青菜还有几百斤,狍了rou还有二只。”

    “不够,等有1,000多名从钦北区过来的士兵,咱们得管饭,你去拿枪打30只狍子。”

    “好咧!”

    不久,传来“呯呯呯”的枪声,狍子倒了10来个,其它的跑得远远的,一头扎入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中,风吹绿草如波浪般起伏,好象一条条巨龙在地上翻滚,十分壮观。

    杨雪宇每次望到这些草草,都觉得不可思议:积雪初融,怎么来的绿草?难道在雪地下就开始长了不成?还是上一年留下来的?被雪盖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也不会枯死?

    杨雪宇自认自己跑过很多地方,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一个富庶的地方。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不管是在大湖泊、小河沟,伸手一抓一大把。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敢吃,怕有毒。众人一致认为:如果没毒,这些鱼早就被人捕捉吃完了,也许正是有毒鱼,才使得这里千里无人烟,成为人类的绝迹之地。

    后来陈`总统在电报中说这里的鱼要捕大留小,不要大小通吃,杨雪宇在字里行间看出这鱼可以吃,可是大着胆子捕了几条来吃,只觉得这辈子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鱼,毒死也心甘了。

    当然没有被鱼毒死,这里的鱼不但没毒,而且还是天下美味,三江平原的鱼类,概括起来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之说。“三花”是指:鳌花;鳊花,鲫花;“五罗”是指:哲罗、法罗、雅罗、胡罗、同罗。

    至于“十八子”有岛子、七粒浮子、嘎牙子、牛尾巴子、鲤拐子、草根棒子、鲫瓜子、鲢子、鲇鱼球子、柳根子、船钉子、斑鳟子、细鳞子……。

    其中的七粒浮子,学名施氏鲟,前世是国宝级的珍品。岛子鱼又名白鱼,是款待贵客的珍贵鱼种。

    三江还有一种鳇鱼,在前世1998年的时候,已经被列为濒危动物,鳇鱼被誉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有淡水鱼王这称,一般体重200斤左右,大的达到2,000斤。

    鳇鱼的美味,在明朝即有记载。有记:“盛京之鱼,肥美甲天下,而鲟鳇尤奇。”可见鳇鱼之美味。

    前世19世纪末,东北还没有开发。之后沙俄入侵,黑龙江的鳇鱼频频被俄罗斯人捕获,致使鳇鱼数量大减。再加上鳇鱼生长16年才产卵,致使鳇鱼到1998年已经濒临灭绝。

    在这个时空,陈承宇决心把三江平原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保护东北的自然资源,还要把沙俄掠取的国土拿回来,至于沙皇什么的,靠边站吧。

    杨雪宇还在感叹这里的富庶,除了鱼之外,还有蘑菇,树林下,积雪初融,就有蘑菇冒出来了,可以预见,再过一二个月,这里的蘑菇将是漫山遍野,还有野生黄花菜,杨雪宇在搜查这里的时候,已经注意到野生黄花菜同样是漫山遍野。

    按道理来说,陈`总统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他是如何知道这里是个好地方呢?

    ……

    PS:感谢读者“我准备去种田”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