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防不胜防
拓跋焘回国的同时,魏军与夏军仍斗得如火如荼,拓跋焘特别安排皇族事务部长娥清,以及交通部长丘堆,联合率骑兵五千人,向关右夺取土地。 赫连定得知统万沦陷的消息后,自知继续围攻长安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投奔上邽,与赫连昌会合。 奚斤本来准备展开追击,但胡夏军队跑得太快,终于没能追上,到雍城时已瞧不见敌人的影子,只好回军防守长安。 娥清和丘堆则联合攻击胡夏的贰城,因为夏军士气大迭,所以很轻易便宣告攻克。 拓跋焘接到长安方面的军报,估摸胡夏的残余势力未必能短期内彻底消灭,便下诏让奚斤回军,奚斤却上疏说:“赫连昌逃到上邽自保,集结残余的灰烬,但还没有巩固根据地的实力,现在应趁他危急,消灭他十分容易,请增加铠甲马匹,我当削平贼寇再回,” 拓跋焘开始不许,但奚斤再三坚持,拓跋焘几经纠结,终于拨付他军士一万人,战马三千匹,并让娥清和丘堆留在前方配合奚斤,向胡夏做最后一击。 一晃到了428年2月,北魏平北将军尉眷,率先攻打上邽,赫连昌被迫退守平凉。 而此时奚斤军中瘟疫流行,战马大批死亡,军粮渐渐不继,无法继续攻击,只能固守营垒,战场形势出现轻微波动。 丘堆奉命到民间征粮逼租,士兵们因为饥渴难耐,个个穷凶极恶,一心扎在掠夺资源上,根本不加防备,反被赫连昌突袭,死伤惨重,丘堆带着剩下的数百名骑兵,仓惶逃回安定,赫连昌乘胜追击,每天都到城下抢掠,魏军得不到粮秣,军心开始动摇。 监军官兼执法监察官安颉,问奚斤:“我们的任务是消灭盗贼,现在反而被他们团团围住,即使不被盗贼屠杀,也将受到军法审判,难逃一死,眼看进退都无法活命,阁下就没有半点主意吗?” 奚斤也正犯愁,回说:“我们军队没有马匹,以步兵攻打骑兵,无异以卵击石,只有静候朝廷的援军到来,然后前后夹击敌人。” 安颉说:“凶猛的盗贼就在城外,我们的士卒已精疲力尽,粮食也快吃完,如果不趁早决一死战,灭亡就在眼前,哪有时间等救兵?反正是死,不如战死!” 奚斤仍以战马太少为由,拒绝出战。 安颉说:“把将领们所有战马集中起来,差不多也有两百多匹,我自愿招募敢死队出击,即使不能击破敌人,也可挫挫他们的锐气,而且赫连昌深得其父真传,为人骄傲自大、急躁无谋、好勇斗狠,行动也非常轻率,经常亲自出马挑战,大家都认识他的模样,如果用伏兵偷袭,搞不好还能把他生擒活捉!” 奚斤老成持重,担心万一失败,会晚节不促,仍旧面露难色,不肯接受,安颉于是也不理会他,而和尉眷展开秘密行动。 没多久,赫连昌再度亲自攻城,敢死队都认出他的模样,一鼓脑地向他猛扑,碰巧天气不太好,尘土飞扬,混乱之中,赫连昌摔落马下,竟真的被魏军活捉。 士兵四散而逃,赫连定慌乱之下,大量招收残兵败将,逃回平凉继任皇帝,大赦,改年号为胜光,勉强延续胡夏政权。 3月13日,赫连昌被押到平城,拓跋焘亲自接见了他,让他住进西宫,房间里的日常用具,与供应皇帝使用的一模一样,还把meimei、始平公主嫁给他,让他担任荣誉常忠将军,封会稽郡公。 与慕容超、姚泓等前辈相比,赫连昌当真幸福千倍万倍了,平享荣华富贵,还不用cao心,这好事到哪里找去。 但人们总是不那么容易满足,相比被砍头,好好活着当然已是天大好事,但当有条件可以好好活着,赫连昌毕竟不能忍受活在别人阴影里面,开始有更大野心,几年后阴谋叛逃北魏,结果被追到斩杀,兄弟们也遭到牵连,着实令人惋惜。 那是后话了,仍放眼此时,安颉因为这项奇功,获封建节将军,封西平公,尉眷被封为宁北将军,封渔阳公。 奚斤身为大军统帅,当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被手下的小官给抢了,而自己在行动前还表示十分悲观,前后对比鲜明之极,老脸可都丢尽了,愤恨之下,决心为自己正名,让全军放弃辎重,只带三日口粮,准备进攻胡夏新皇帝据守的平凉。
任何有情绪的决定都是不可靠的,娥清非常婉转地建议奚斤暂时休整,但奚斤执意不肯,娥浦便又提议沿泾水前进,层层推进,稳抓稳打,奚斤仍不同意,坚决从北方上道,打算切断赫连定的去路,一举将其消灭。 夏军处于劣势,本已准备逃跑,但被逼上绝路,反而强化了士卒的勇气,因为只有拼死一战,才有生还的希望。 双方在马髦岭展开血战,奚斤本来胜券在握,信心满满,万没料到战争结果却是出人意表,不但遭遇大败,还和娥清、刘拔等人,全被生擒,士卒也被杀了六七千。 丘堆留守安定,负责看管物资,听说奚斤兵败,惊恐之余,立刻放弃辎重,转投长安,但到长安后仍不安心,又和镇守长安的高凉王拓跋礼,放弃长安,投奔蒲阪。 赫连定于是稀里糊涂地收复长安,幸福来得何其突然无状。 消息传到平城,拓跋焘都气疯了,虎狼之师竟被胡夏的残兵败将打败了,还折了那么多大将,第一时间下诏让安颉斩丘堆,取代丘堆的职务,镇守蒲阪迎敌。 奚斤被俘虏倒也是幸免于难,不然以拓跋焘的脾气肯定不会放过他,而赫连定也没有痛下杀手,所以奚斤、娥清等人终于还是得以回归国内。 赫连定虽侥幸打个胜仗,又收复了几座城池,但国运已去,国势渐颓,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所以很快就派使节到平城请求和解,拓跋焘认为胡夏已无威胁,一时无意西征,于是下诏让他按照藩臣的规格俯首投降,暂时中止了二国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