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后起之秀 第五十一节 致命的位置[第二更,求月票]
潜望镜只在海面上升出了半年左右,反而是那根天线升得更高。海浪掩盖了潜望镜的踪迹,在被现之前,文皓矛就收回了潜望镜。 电报已经出了。在文皓矛观察海面上的情况时,二副已经把电报了出去。 下潜到6o米,全推进。文皓矛长吸了口气,航向调整到12o度。如果美战舰上有监听电台的话,那我们的位置就暴露了,先离开这里。 下十,尾上五轮机长迅下达了具体的命令,全机推进,航向12o。 两具螺旋桨以每分钟7o转的度旋转了起来,潜艇也在迅下潜。不多时,听声员就听到了驱逐舰在海面上驶过的声音,可没有跟着潜艇来,而是朝别的方向而去。接着,声纳的撞击声也出现了,可美军驱逐舰找出错了方向,没有能够现542号潜艇。 这就是丁型潜艇的一大优势,其水下最快度能够达到18节,并且可以以这个度航行四个小时,而丙型潜艇的水下最大度只有不到1o节,最多只能航行两个小时。表面上看,这个提高不是很明显,四个小时也就最多跑出几十海里,而且最后还得浮上来充电,可在实战,特别是在规避敌驱逐舰攻击的时候,丁型潜艇的水下度优势就相当的明显了。 潜航能力一直是各国潜艇设计师追求的极限目标,可在核动力出现之前,潜艇的水下航行能力都是相当有限的,在大部分的时候,潜艇只能在海面上航行,而且尽量不使用电池,而是用柴油机。可以说,在二战期间,潜艇有95的时间是在海面上度过的。只有在作战,以及规避敌人的驱逐舰,以及反潜巡逻机的攻击,以及海况恶劣到让潜艇无法在海面上航行的时候,才会潜到海面下,用电池推进。可对任何一艘潜艇来说,在海面下潜航的时间都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潜艇就算以4节的安静航航行。也就最多在海面下呆上一两天而已。同样的,任何一名艇长都对自己潜艇的潜航能力不满足,总希望自己的潜艇能够在海面下航行得更快,更久,最好是在整个作战行动中都不需要浮上海面换气。 在核动力出现之前,提高潜艇潜航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安装更多地电池,并且使用更好的电池。德国人就先在电池上动起了脑筋来,可以说,当时德国人的思想是相当前的,在24年的时候。德国的工程师就提出了一个相当前卫的。在数十年之后才具有使用价值的基础技术,即利用氢与氧进行化合反应时产生的电能来为潜艇提供电力,而这就是最基本的燃料电池地概念。如果能够制造出这种燃料电池的话。那么潜艇就可以携带氢与氧在海面下潜航很长的时间。可问题是,当时的技术根本就无法制造出这种越了时代地电池,而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尽量开蓄电能力更好的蓄电池。在这方面,德国的技术也是领先于全世界的。 丁型潜艇用的蓄电池就是从德国引进的,当初德国还不想提供该电池的制造技术,这答应出口成品给唐帝国,谈判持续了好几个月。结果,唐帝国的科学家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以及从德国那里获得地几件样品。摸透了技术,并且开出了性能更好的蓄电池,而德国也在这个时候答应用该电池跟唐帝国交换其他的技术。当然,电池的核心技术是德国的,而对唐帝国海军的潜艇来说,也终于获得了一种能够大幅度底稿潜艇潜航能力的动力技术,这个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潜艇的潜航度,以及持续潜航能力在作战中是相当关键地,特别是在规避敌人的攻击时。潜航度,以及持续潜航能力甚至决定了潜艇的存亡,决定了潜艇官兵的生死。这个道理很浅显,潜艇在在暴露之后,肯定会紧急下潜,而任何潜艇紧急下潜的度都差不多。同样的,敌人的反潜兵力赶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从作战统计上来看,如果是偷袭的话,驱逐舰赶过来的时间大概是半个小时左右。在这半个小时内,潜艇肯定会以最快的潜航度规避敌驱逐舰。如果其最大潜航度是1o节,那么半个小时就可以跑出5海里,而敌驱逐舰就要在以5条里为半径的圆形海域内搜索,这大概是8o平方海里左右。如果潜艇的最快潜航度是18节,那就能跑出9海里,而敌驱逐舰就会在大概25o平方海里的范围内搜索。因此这需要至少3倍以上的搜索时间,而在这时间之内,潜艇还可以逃逸到更远的地方去,敌驱逐舰需要搜索的范围也就更大了。从纯理论上讲,敌驱逐舰搜索潜艇的范围与潜艇最大潜航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潜艇被敌驱逐舰找到的机会与其最大度的平方成反比。显然,提高潜艇最大潜航度的好处很大。而能够以最大潜航度航行的时间,则决定了潜艇能够跑出多远,而跑得越远,那就越安全。 文皓矛很清楚他的潜艇的性能,同时也在庆幸,幸亏他在半年前就不再指挥丙型潜艇了,如果这次还是用丙型潜艇的话,恐怕他现在已经被美军驱逐舰给干掉了。其他人也有着同样的想法,特别是在听到传来的声纳撞击声越来越弱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感谢这艘潜艇,同时也放松了下来,又一次有惊无险。 敌驱逐舰已经离开 保持现在的航向,降低到安静度。文皓矛没有立即转变航线,在轮机长把命令下达下去后,他将轮机长,二副,以及枪炮长叫到了航海桌前。 潜艇的航海桌设在指挥舱与艇鱼雷舱的过道旁边,世界上就是一张靠着墙的桌子而已,上面放着用塑料薄膜裹好的航海图,还有一些绘图工具。 这是美舰队的航向,从最初观察的结果来看。应该有航母,而且还是两艘,甚至更多。文皓矛用油彩笔在海图上绘出了美舰队的航向,度只有十多节,我来不及仔细测算,只可不会过15节。 这比他们的正常巡航度还要慢一点。轮机长微微皱了下眉毛,美军战舰地巡航度都在16节以上。 应该是有战舰受了损伤,而且第五舰队任何一支特混舰队都有三艘航母。从美驱逐舰的行动来看,现在美舰队正在撤退,也许,他们与第四特混舰队的战斗已经结束了。二副表了他的意见,不知道我们出的电报有没有帮助,如果战斗已经结束,而第四特混舰队又无法继续进攻的话,那我们的电报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们只能靠自己枪炮长地话更直接,别指望第四特混舰队了,说不定现在黄晓天将军正在想着怎么返回阿普拉港呢。我们能联系上其他的潜艇吗 文皓矛苦笑了一下。现在美舰队已经在撤退了。就算能够联系上其他的潜艇。他们也不可能及时到达,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许就只有我们一艘潜艇在这里了。 八条鱼雷轮机长叹了口气。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八条鱼雷也能干掉两艘航母枪炮长有点不乐意了,至少我们不能带着这八条鱼雷返航 这个我们等下再考虑。文皓矛没有让几个主要的助手争执下去,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位置不太好,而从美舰队的行动来看,现在正在朝内克岛方向而去,我们必须要抢占更好的位置。 最好在安全距离上射鱼雷轮机长显然对冒险没有多少兴趣。 这个我会考虑,至少65o鱼雷不会让我们失望。文皓矛迟疑了一下,然后在海图上标出了一个新的位置,以第五舰队返回内克岛为基础。其基本航在15节以下,以15节计算,我们必须要在四个小时之内赶到这一海域,然后等待第五舰队到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拉近攻击距离,完成攻击后立即潜航撤退,如果不行的话,那我们只能在远距离上射鱼雷 其他三人都点了点头。这是最合理的战术安排。 现在进入战斗状态,先调整航向,同时检查鱼雷的状态,我可不希望再遇到炸不响地鱼雷了 相关的命令迅的下达了下去,潜艇在海面下继续航行了一个小时之后浮上了海面,然后以最快的水面航行度朝着预定的拦截点而去。丁型潜艇的水面度能够得到18节,这要比美军舰队快一点,也就能够绕到美舰队的前方去。 文皓矛没有放松警惕,他将了望人员增加到了5人,增加了一名军官。他不知道开始出的电报有没有被别的潜艇或者战舰收到,实际上,他已经不抱多大的希望了。也许第五舰队的另外几艘航母已经被第四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炸沉,而第四特混舰队也有很大的损失,现在已经撤出了战场,而能在战场上继续作战的也就只有这艘编号542的潜艇了。而文皓矛唯一希望的就是剩下的那八条鱼雷不要出任何的问题,一炸一个准
65o毫米的重型鱼雷是帝国海军地新产品,而其技术基础就是日本的矛式氧气鱼雷,可又与矛不完全相同,其主要的改进就是增加了鱼雷的安全性,比如采用了更厚的,而且是一次铸造成型的氧气容器,而不是更低劣的焊接氧气瓶。另外,改进了斜盘式动机的结果,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并且用了更好的推进系统。这使得65o鱼雷的最大射程过了8海里,比以往的鱼雷增加了一倍左右。可在实战中,这么远的射程是没有多少用途的,在没有制导系统的情况下,鱼雷在3海里外的精度就已经差得只能祈祷运气了。另外,潜艇也很难现几海里外的战舰,特别是在潜艇作战时间最集中的夜晚,能够看清3海里外的战舰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因此,远的射程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多少用。后来,帝国海军对该鱼雷做了一次改进,即鱼雷在射前可以设定两种不同的航母,采用低航的时候能够达到最大射程,而在攻击近距离目标时可以采用接近7o节的高航,这极大的缩短了攻击时间,提高了命中率,也许,这个度才是最为重要的吧。 65o鱼雷的另外一大改进就是其引爆系统,即雷管。最初,帝国海军的鱼雷都用的是磁近炸与碰撞引信,可磁引信很不可靠,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甚至是作战海域的纬度影响,而碰撞引信更是问题百出,角度稍微差一点就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战争的前几年里,帝国海军潜艇射出去的鱼雷的哑弹率竟然过了三成,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鱼雷没有爆炸,从而错过了太多的机会。改进鱼雷引信的办法并不多,虽然有很多人提出了很多异想天开的办法,甚至有人想到利用敌战舰螺旋桨的噪音来引爆鱼雷,但是最有效,也是最可靠的还是磁力与撞击两种引爆方式。而65o式鱼雷就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改进,其哑弹率已经降低到了一成以下,可这仍然不能让人满意。 至少文皓矛对65o鱼雷的哑弹问题很是不满,就在十多天前,他就错过一艘万吨轮,当时他明明看到鱼雷命中了那艘货轮,可就是没有听到鱼雷爆炸的声音,也没有看到那艘货轮沉没,而这条鱼雷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撞上货轮的时候吓坏了船上的美国水手,同时引来了一艘驱逐舰,差点让文皓矛去与龙王爷做伴了。 潜艇在快的航行着,文皓矛并不知道,他出的那封电报将引来一支舰队,一支不那么强大,却差点让他犯了错误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