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解语花
姚士卿将姚怀瑾的神色与变化都看在眼里,一时弄不清楚姚怀瑾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还是打定了主意,绝不改变。心思回转,半晌,姚士卿有些疲惫地摆摆手,说:“你先回去休息吧。” 儿女都是债!这是姚士卿内心此刻最深的感悟。 姚怀瑾弄不清楚姚士卿心里的真实想法,也不好张口询问,只得顺从地告辞了。 秋收将至,所有的人都忙了起来,这个小插曲,很快就被大家抛之脑后了。 第二天一大早,一向勤快的李小婵,又因为不习惯在陌生的瞻远院睡觉,所以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了,换上姚士卿着人送来的干净衣裳,洗漱完毕,便推开了门,站到这一方小小的院子里。 秋日的清晨,凉意袭人。 李小婵站在院子里,不由地紧了紧衣裳,却还不肯进屋,看着现在除了三间正方,只剩下光秃秃的的空地的院子,心想,将来,这就是她要住的新家了。 其实,李小婵并不愿意搬迁过来,但是等到秋收秋种结束之后,育种房的工作估计也就要开始了,到时候,不管她心里愿意不愿意,姚士卿都会命令他们一家搬过来。 李小婵心里明白,搬过来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培育种苗和种植庄稼不同,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状况,需要人不时地盯着,做好温度、湿度、光度等的调节,一直到种苗长大,抽穗结实,最后粮食成熟。而培育种苗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需要不停地遴选,不停地杂交培育,然后选择出最好的种子,放到试验田里,做最后的试种检验。 这么繁琐而容易出现意外的工作。自然得有人一直看着。 李小婵心里忽东忽西地想着,很快,太阳就冲破了桎梏,将它的光辉洒向人间。当察觉到阳光有些刺眼的时候。李小婵才回过神来,仰头见红彤彤的太阳已经完全挣脱出云海,圆滚滚地挂在东天上。 环视小院儿一圈,只见屋顶清光闪闪,墙壁和地面映着阳光,也泛出点点亮色,生动起来。李小婵嘴角不由地挂上一个微笑,劝说自己,看来,这瞻远院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好嘛!既然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那为何不笑容以对呢? 李小婵嘴角的微笑,不由地扩大了。 屋子里传来李名远晨起的咳嗽声,接着便是窸窸窣窣的穿衣起床声。 李小婵收回了心思,转身回到自己屋里,收拾停当。只等吃过早饭,就开始粮食估产的工作。 早饭,照例是姚士卿派人送来的。 李小婵忍不住想笑,这姚士卿也太“体贴”下属了,体贴得让人觉得像是故意而为之。 想起刘氏和刘馨对自己一家的不满,李小婵想,与其说姚士卿此举是体贴下属。倒不如说是怕徒生事端。想来,自己和李名远两次住进瞻远的事,刘氏早就已经得知,并且准备,或者说是已经开始哭闹了吧。姚士卿怕让自己和李名远撞见了,心生不快。惹来事端,这才将他们两个“禁锢”在这瞻远院吧。 想到将来搬到瞻远院,少不得跟刘氏碰面,李小婵不由地悲叹,她只想好好种田。找个温暖的夫婿,和和美美地过一辈子,真心是不想宅斗啊! 吃完早饭,李小婵和李名远直奔姚士卿的书房,准备告辞,去工作。 到了书房,跟姚士卿和廖云清见了礼,李小婵又讨要了纸张和木炭,用来估算粮食产量,就要辞别。 “等等。”姚士卿喊住李小婵,又朗声吩咐伺候在书房外的小厮,道:“去喊大公子来。” 对于李小婵和姚怀瑾露宿密林的事,姚士卿想了许久,终究是放不下,只得将姚怀礼喊过来,试探一番。 那小厮应了一声,便立即麻溜地叫人去了。 很快,小厮便回转了,身后跟着的并不是姚怀礼,而是姚怀瑾。 “爹,大哥一大早的就出门去了。”姚怀瑾笑着解释道。 姚士卿闻言,顿时眉头就蹙了起来,略带不悦地问:“他这两天总是神出鬼没的,你知不知道,他都在做些什么?” 姚怀瑾想了想,不太确定地笑道:“先前听他说起,碰上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挑衅他们演武场的所有人。想来,这些日子,他和演武场的那些人,应该是在跟那人切磋比试吧。” “天底下功夫比他好的人多了去了,难道他还能一一挑战不成?真是小孩心性,每天只知道刷枪弄棒,打打杀杀的,一点长进都没有!”姚士卿面色不悦。 姚怀瑾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问:“爹,你找大哥有事?” 姚士卿这才想起正事来,点点头,指着李小婵说:“小婵一会儿就去做粮食估产,我本来想让怀礼跟着去的,也好磨练磨练他的性子。谁知……唉……” “那不如,我跟李姑娘一起去吧。”姚怀瑾微笑请命,心中十分坦荡。 然而落在姚士卿的眼里,总让他觉得内有隐情。 想了想,姚士卿一时也找不出比姚怀瑾对那些村子更有威慑力的人选,只得勉强同意了。深深地看了姚怀瑾一眼,姚士卿意味深长地说:“怀瑾,爹相信你是个妥当的人。” 姚怀瑾依旧回了姚士卿一个坦荡的微笑,随即告辞,和李名远与李小婵一起,出门干活儿去了。 廖云清在一旁看着这父子俩之间的波涛暗涌,一时摸不着头,但上司家里的家务事也不是他一个幕僚能够随便搀和的。 “大人,我私下里查过了,那些闹事的村子,不但和王大富有关,只怕跟其他的富商巨贾也有干系……”廖云清低声说起了姚士卿让他查探的事来。 且说李小婵一行三人,第一站,就选择了一直都分外合作的小康村。 到了小康村,三人先去见了康有为,得知康有为已经履行承诺,将整个城西除了牛岭等少数几个顽固不化的村子之外,剩下的村子都拿下了。三人自然是十分欢喜,真心谢过了康有为,又说明了今天的来意。
康有为一听,顿时十分合作地喊来了大元,让大元陪着他们去田地里估算粮食产量,还玩笑道:“老夫一生坦荡,倒也不惧查探。” 一句话说得三人顿时都有些惭愧。 姚怀瑾忙急急地解释道:“老先生误会了。家父的意思,并非是要窥探百姓粮产多寡的意思。只是,因为往年有人为了少缴赋税,故意隐瞒粮食产量,导致无法准确地评比各地粮种和耕种方法的优劣。若是以前也就算了,现在家父着力于西川府农事的发展和未来,粮种的优选和耕种方法的选择缺一不可,这才要我们来估算粮食产量的。” 大夏现下推行的是十一税,即按十中取一的税率抽税。若是隐瞒田产,自然可以少缴税。 “哈哈,老夫我不过是开玩笑而已。”康有为自豪地笑道,“我们小康村私下里被称为‘礼义村’,村中人人知礼守礼,平日里连违背礼义的小错都尽量不犯,更别提是这种有关忠君爱国的缴税大事了。” 见康有为确实不像是真的生气的样子,姚怀瑾这才松了一口气,复又微笑起来。 康有为也不客气,指着一旁一直力作镇定从容的李小婵,笑道:“要说是从容镇定,坚守内心,你跟人家小婵比,可是还差那么一点呢。” 姚怀瑾看了李小婵一眼,顿时有些羞赧。 “老先生真会说笑,我哪里能跟二公子相比呢。正所谓‘关心则乱’,二公子关心知府大人的政绩,自然比我更易激动。”李小婵笑着解围道。 康有为哈哈大笑起来,拍拍李小婵的脑袋,说:“好一朵解语花!行了,我也不耽搁你们了,你该忙什么就去忙吧!” 三人便辞别了康有为,和大元一起到田地间视察去了。 估算粮食产量,需要一块地一块地地仔细查看,将每亩地植株的多少和每株的产量估算出来,再粗略地乘加,算出大概的产量来。 这种工作其实非常繁琐,不是一个人能在短期内完成的。但是李小婵之前的准备工作,又仅有她一个人参与,这个时候再找帮手,难得趁手是一,未必跟她之前做的工作接上气是二。所以李小婵一早就禀明了姚士卿,她只选择典型的村子和田地做试点估算,至于其他的,则先由李名远粗略标记,等到秋收完毕再登陆在册。 所以一出康宅,四人就分成两组,大元和李名远一组,李小婵和姚怀瑾一组,分头行动。李小婵和姚怀瑾负责对小康村的各种麦茬庄稼的产量做估算,至于李名远,则由大元陪着,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广传姚士卿的秋收秋种政策,顺便把估摸着产量高的那些田地先记录下来,到时候再和李小婵估算的数据做个对比,也算是粗略地检验一下。 两队人马互别之后,就各自忙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