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法家李悝(五)
老掌柜从口音上听出了赵政的来历,知晓了赵政来自秦国。若说人到老年最想做的,莫过于跟着太阳的作息时间,儿孙满堂平平淡淡。 提起秦国,老掌柜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商鞅。因为多年以前的老掌柜曾去过秦国,那时的秦国已经开始崛起。但那时的秦国根本无法跟魏国相提并论,若有人那时拿秦国跟魏国比较,一定会有人嘲笑他是小巫见大巫。 一眨眼过去好几十年了,当年的棒小伙已经变成了糟老头。当年刚刚起步的秦国如今以变成七国之首,即便是平头百姓也甚至此理,更别说是魏国的朝中大臣了。 商鞅变法让秦国吃了不少苦头,但最受益的是秦国百姓。秦国老世族一直对商鞅不满,当年商鞅可以得到国君的鼎力支持,可新国君并不喜欢商鞅。尤其是在老世族的一再鼓动下,商鞅最后难免落了个被车裂的下场。 但商鞅虽死,但商鞅所施行的变法一直都在。若秦国不是在那个时候决心变法,如今也不会有从七国最弱成为七国之首。 魏国的老百姓多半不认识商鞅,但是他们都记得李悝。若是没有李悝,或许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早就在几十年前就被饿死了。 在李悝没有在魏国施行变法的时候,魏国一直是贵族当道。贵族享有世袭罔替的权利,而且贵族在很多方面都有特权。 那里都避免不了天灾**,但天灾**对百姓是苦,对那些贵族却是好事。因为贵族有钱常年屯粮,到了天灾之年他们便会高价卖粮。少则三五倍,多则几十倍。普通百姓哪能买得起,多半有能力买粮的也是倾家荡产。 李悝变法后,所施行的第二件事,便是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丰收之年官府平价购买余粮,天灾之年官府平价卖粮。 这么做魏国的百姓当然是拍手叫好,但是这样一来李悝可断了不少人的财路。俗话说的好,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般深仇大恨岂会善罢甘休。 老掌柜的父亲当年就曾受过李悝的恩惠,不过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老掌柜始终未曾完成父亲交代的事情。 此事只有几人知晓,老掌柜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李悝后人生活在大梁城附近的一个郡城,夫妻遇害独生女儿下落不明。根据他们的调查,此女如今可是李悝的唯一后人。不仅是李悝的老部下在找,就连当今的魏王也在寻找。 魏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七国最强,李悝自然是功不可没。虽然李悝早已离世,但李家既然对魏国有恩,身为魏国国君就不能让李家绝后。 赵政看了一眼偷瞄他的几个伙计,顿时了然于胸。要么说他刚才怎么就觉得不对劲呢,原来是这么回事。 老掌柜挥手退去了所有伙计,屋子里只剩下他跟赵政。话不说不明理不讲不清,既然老掌柜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赵政再猜不出来就真该笨死了。 老掌柜早就知道了赵政的身份,或者说他早就知道了李霓裳的下落。但是他迟迟没有动手,因为时机不成熟。昨天他派去的人莫名其妙失踪,老掌柜已经猜到对方开始动手了。不过他这边准备不够充分,必须等完事具备才能出手。 当然他不会坐视不管,不然就不会派人去请君入瓮了。从赵政一行人走进酒楼的那一刻起,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偶然。老掌柜的人把赵政一行人带去了临窗的位置,所以赵政一行人才会看到对面翠楼所发生的一切。 翠楼的老板娘不能动,因为她背后靠山太大。那位拿玉扇的公子哥不能动,因为动了他就会打草惊蛇。老掌柜别无他选,只能来这招借刀杀人。 赵政一行人不知不觉给人当枪使,事后他们还在为自己的路见不平沾沾自喜。当然这里的他们不包括赵政,否则他也就不会主动走进这家奇怪的米铺了。 闹市街上开着这么大一间米铺,黄昏之时却没有一个客人,这难道不让人感到奇怪么。几个伙计分明是在卸货,可他们的眼睛总是四处张望,就像是在观察周围环境。最最可以的就是坐在赵政面前的这位老掌柜,分明面色红润却硬要装出一副苟延残喘的样子。 老掌柜说:“我只能猜出你一定是来自秦国王室,却猜不出你的真正身份。如果小兄弟你不介意,可否跟老朽说几句实话?” 赵政笑着点了点头,从腰间摘下那枚玉佩,递给老掌柜。老掌柜接过玉佩仔细看了一会儿,脸色大变起身就要行礼。赵政笑着制止老掌柜,示意他还是跟刚才一样即可。 老掌柜八岁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十三岁便开始都挑大梁,一人带领商队横穿三国。见多识广的老掌柜自然认得这枚玉佩,莫说是秦国王室,恐怕连秦国王室一般的妃子或者皇子公主也没有资格佩戴。 赵政笑着冲老掌柜摆了摆手,二人落座后继续聊天。既然李霓裳被赵政所救,而老掌柜已经知道了赵政的身份,这会儿他倒是打消了将李霓裳接走的打算。不过有些事他还是要做的,比如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魏王。 对于赵政的身份老掌柜深信不疑,但是他并不打算把这件事告诉魏王。身为李悝老部下的后人,老掌柜早就不再关心魏国的兴衰了。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李悝的后人,只要能够保住李悝的后人,莫说是牺牲他的老命,就算搭上全族他也心甘情愿。 赵政带着老掌柜去了客栈,见到李霓裳时老掌柜泣不成声。李霓裳不认识老掌柜,但她听完老掌柜的自我介绍之后也是泪如雨下。 儿时的她不止一次听爹娘提起,李家有不少老部下在寻找他们的下落。他们不想让那些老部下找到,原因不是他们怕死,而是他们怕连累他们。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那些原本跟着李悝的那些人,一直把李家后人当成主子。那的确是一种忠诚,但对李家后人而言也是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