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营救诸葛亮
他不能让黄月英察觉,就说到:“嫂子,没事,他们身边都有重兵保护,安全没有问题。这样,如果你不放心,我就去看看,提醒他们注意。” 黄月英说到:“那行,你就去一趟吧,我现在就去写信,你带给你二哥。” 诸葛均来到孙尚香的住处,见到执勤的女兵,问明了她就在楼上,就上了楼。 孙尚香正和几个女兵玩牌,见他来了,几个女兵就走了。他走上前去,抱住她,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忍不住又亲了她的小嘴。说到:“香儿,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请你帮忙。” 孙尚香用玉手擦擦小嘴,说到:“什么事,你说吧。” 他说:“我二哥有危险,你得帮我救他。” 孙尚香对于这样有刺激的事情感兴趣,说到:“需要我做什么?” 诸葛均说到:“你收拾一下,咱们现在就走,边走边说。”说着自己先下了楼。 在楼下等了一会儿,黄月英写好了信,又叮嘱了他一番,孙尚香收拾好了也来了。 诸葛均与孙尚香来到侯府。孙尚香禀告了吴国太说自己要出门几天。她按照诸葛均的要求,从侯府卫队借了盔甲兵器,让他带来的20名家丁换上。孙尚香也带30名女兵一起出发了。 周瑜是江东英武风流的人物,眼高于顶,天下能被他看在眼里的人寥寥可数。诸葛亮来到江东之后,明里暗里,两人多次交锋,周瑜虽然是一时俊杰,可是面对诸葛亮这样的妖孽人物,还是略逊一筹。这就令周瑜起了杀心。 周瑜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而是个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要杀诸葛亮也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为江东的前途着想。孙刘两家现在暂时联合,将来必然为敌,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及早除掉潜在的敌人。他决心已定,就绝不会放诸葛亮离开,他吩咐心腹专门盯住诸葛亮,12个时辰不许间断。等诸葛亮登坛祭风之后,立即扣押他。只要击败了曹cao,马上杀掉诸葛亮。 诸葛均和孙尚香等人拼命赶路,终于赶到了柴桑郡的军营,他们向把门的军士询问,听说诸葛亮正在祭坛上做法,祭借东风,总算松了口气。心道:“还来得及。”急忙向七星山赶去。 诸葛亮登坛做法,借来了东风。按照计划,他准备不等大战开始,乘周瑜精力集中在破敌之上,及早离开。 此刻,他站在台上,装作继续做法,眼睛却盯着台下的动静。忽然,他心里一紧。台下走来一个校尉,带着一队兵士,他认识,此人是周瑜的亲信。他想,完了。自己还是小看了周瑜了,他早就派人盯住自己了。 诸葛亮下来祭台,向外走去,校尉拦住了他,说到:“诸葛先生,我家周都督有请。” 诸葛亮无奈,想着只好再找机会脱身了。忽然,身边有人叫道:“二哥。”正是诸葛均。 孙尚香上前行礼:“二哥。”诸葛亮很高兴,他们来到正是时候。 孙尚香说到:“我母亲找你有事商量,你跟我走吧。” 校尉急了,忙上前阻拦,说到:“郡主,周都督有紧急军情要与诸葛先生商量,还请诸葛先生暂且留下,等周都督与他商议完了再走不迟。” 孙尚香柳眉倒竖,呵斥道:“你好大的胆子,连我母亲的命令也敢违抗,想造反么?”说着拔出了剑。 她的性格全东吴的人都知道。这位姑奶奶可是惹不起的,就是砍了自己也白砍。 校尉惹不起孙尚香,再听说是吴国太找诸葛亮,他更是不敢拦阻,周瑜也只是让他看住诸葛亮,没有下达其它命令。只好眼睁睁看着他上了孙尚香的马车走了。 他一面派人给周瑜送信,一面派几个士兵盯着诸葛亮的去向。 马车驶出没多远,几个盯梢的士兵就被孙尚香的卫队围住了,领头的女兵说到:“你们跟着郡主干什么,是不是想行刺郡主?” 这罪名可太大了,要抄家灭族的。几个士兵忙矢口否认,再也不敢跟着了。
马车上,诸葛亮问到:“小均,尚香,你们怎么来了?” 孙尚香说到:“均哥说,你有危险,我们是专门来救你的。” 诸葛亮纳闷地看着弟弟,心想:“他怎么知道我有危险,正好救了我?自从自己出山以来,他的行事每每出人意料。” 诸葛均把黄月英的信给了二哥。诸葛亮接过信也没看,就放进了袖中。说到:“我今天就要离开东吴了,大哥那里没来的及辞别,你们替我转告一声吧。你嫂子和你们在一起生活的很好,我很放心。对了上次你说有话问我,现在说吧。” 诸葛均说到:“新野百姓的事情,你有没有感到奇怪?我不想说什么了,不想影响你的判断。只是想提醒你,不要太相信别人,多加小心。” 诸葛亮沉默着没有说话。 诸葛均说到:“我这次带来20个家丁,都是可靠之人,而且他们的家眷都在我的工厂工作,你尽管放心使用,就留给你吧。” 诸葛亮也确实没有刻意培养亲信,想了一下,就接受了。 终于到了江边,赵云已经带着百余军士等在江边了。 赵云是诸葛均喜爱的三国人物之一,只见他身高一米八多,身材匀称,银盔、银甲、白袍,手中一杆一仗多长的亮银枪。面貌英俊,器宇轩昂,好一派英雄气概! 诸葛均现在已经见过不少三国英雄人物了,见了赵云还是有些激动,眼里露出崇拜的神色。连忙上前施了个大礼。 赵云见他对自己恭敬,心里高兴,连忙还礼。 诸葛均暗道:“赵云果然英雄气概,可惜没时间向他求个签名了。” 与赵云见礼后,诸葛均交代家丁头领李卫,要保护好二哥,李卫慨然承诺。 望着的二哥一行人的船渐渐远去,他们正准备回去,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大队的骑兵向这里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