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武人的骨气
“等殿下再长两年,到时候,一定比微臣高。” 东宫中的臣子都是不明所以,议政的时候,殿下怎么突然说了这话,看来殿下虽然老成,但少年心性还是避免不了啊。 铁喜一直绕着三位武将转悠,而后开口说道:“若是小小惩戒一番,辽国人还是不改呢。” “到时便大动刀兵。”朱进忠赶忙说道。 “朱大人说的好轻巧。”铁喜冷笑一声,朱进忠赶忙跪下身去,而韩胄,罗守珍二人也全部跟着跪下。 铁喜紧紧盯着朱进忠道,”若是我爹在这里,他一定会支持我的,辽国人动乱一次,死的都是我大宋的百姓,这次数十人,下次多少人,一百人,两百人吗,到时候在大动刀兵,有何意义。” “朱大人,我敬重与你,觉得你是大宋的功臣,可今日看来,我是看错了,付大人不支持动刀兵,是因为他掌着国政,心有顾忌,你一个武将,你不愿意动刀兵,为的是什么,我刚刚转悠的时候,想了想,是为了自己的声誉,还是被两年前的耶律楚齐打怕了,是吗?” “微臣不怕。”朱进忠高喊道。 ”那是为了什么?“ ”我大宋现在还没有做好与辽国全面开战的准备。” “我没没做好,他们就做好了吗?他们不就是怕我们现在和他们打,才用这些鸡鸣狗盗的手段吗?” “微臣,微臣错了。殿下,请旨殿下出兵,出兵。” 朱进忠一代猛将,怎会想到,今日东宫中,竟是会被年纪轻轻的太子殿下,说的被辽国下破胆子了一样。 “韩大人,罗大人。” “微臣在。”这两个人赶紧跪下来。 不说这两个人,在座的其他人也都愣着回不过神,尉迟江晚觉得殿下虽小,但说话的艺术可是要比自己高超许多。 兵部尚书也是觉得这场仗应该打,而刘兆忠更是鸡皮疙瘩起了一身,他仿佛想起了自己读书时看到保家卫国的故事时,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听完殿下的话后,刘兆忠恨不得现在就奔赴安宁,为民报仇。 付子婴是一片唏嘘,一边无奈,大宋未来的皇帝是这种性子,是好事,亦是坏事。 而王世忠却摇了摇头,心中不由想到:“若是太子亲政之后,只怕他们这些人就要形同虚设了,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武将们无话可说,改变主意,这份掌控力,就算是当今陛下赵祯,也不一定有。” “你们二人忘了吗?” “微臣不敢忘。” “没忘就好,武将就有武将的骨气,不怕战事……” 要是连武将如此畏战,那大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铁喜说完之后便回到了御座前,他本不愿意这般不给朱进忠面子,可他确实生气了。 大宋如今模式僵化,文官贪财,武将怕死,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正如铁喜所说,大宋重文抑武,导致现在这些武将一个个都不愿意出去打仗了。 好战必亡,畏战亦是如此。 铁喜不得不点一下朱进忠,顺带着让他影响一下京城的武将们,若是你们不乐意打仗,只想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大宋也不缺武将,赶紧退位让贤,别占着别人晋升的通道。 “安宁之事,到底该如何?”铁喜坐在御座之上,朗声问道。 尉迟江晚站起身行礼:“但请殿下定夺。” 罗守珍,韩胄,朱进忠等人,也没有其他的意见,若是自己再不顺着殿下的话说,只怕出了东宫,接替自己的新人就再路上了。 “微臣皆听殿下旨意。” 三位武将也开始表态。 付子婴悠悠然叹了一口气,心中对太子殿下真是又爱又恨,可付子婴还是认为,不宜大兵压境,御前奏对,本就要有王世忠,摈除自己后,还剩下四人,四人都是自己拟定,殿下钦点一人。 尉迟江晚本是小人,爱捧殿下,他率先发难,自己并不意外,可殿下三言两语,就让武将们调转了方向。 他定下的几个人转眼间三人反水,要打,不打,就是不配当武将。 而看着刘兆忠亦是蠢蠢欲试,想要出列支持殿下,这些人仿佛都是两年前的自己。 付子婴叹口气无可奈何。 付子婴也清楚,若是自己在这个时候还压制着殿下,一定会被其不喜,长期以往,自己也不用干了,培养太子殿下的重任,若是落到了jian逆的手中,那可是要害苦百姓一代人。 一直没有说话的王世忠,心中明白,若是自己再不说话,那这场御前奏对就要被定下来了。 付子婴已无良策阻止殿下大动刀兵了。 王世忠站起身说道:“殿下,微臣亦有不同之看法。” 铁喜看着王世忠:“王大人,但讲无妨。” “微臣以为,北方形势还未到朝廷不得不战之时,安宁和真定的兵马可自足应对,殿下只需下旨训斥李京泽,让他尽早找出害人首恶,将犯事之人尽数斩杀,而后再将首级送去辽都,已做震慑。 与此同时,大军开始备战,若辽国发动大规模攻击,朝廷大军再出发不迟,三军未动,兵草先行,查验一番军备,即便北方未有大规模战事,形式可控,让兵部演练一番,也是好的。”王世忠朗声说道。 一方面满足了太子殿下为民请命的决心,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大战开启。 听完王世忠的话后,铁喜心中沉思一二。 而后看向几名武将。 “你们三人以为如何?” “一切,一切但请殿下定夺。”三人也不敢随意表态了。 不能把话说的那么绝。 “尉迟大人,刘大人,孙大人,你们三人以为如何?” 兵部尚书孙礼站起身回应道:”微臣以为,王大人所言有理,大战之事,干系太过重大,不得不谨慎为之,应先由安定自行解决,但朝廷也要有所准备,兵部可查验一番军备,准备粮草,整军备战,以待不不时之需。” “辅臣所言,也不无道理,最后如何进行,还是要看殿下圣意。”尉迟江晚不知道铁喜心中的想法,说起话来顾及也不得不多了起来。 刘兆忠想一会儿后,还是开口说道:“殿下,王大人所言,亦是老成谋国之语,还望殿下能够多番考虑得失,不管如何,微臣亦是听从殿下的圣裁。” 铁喜听完后默默点了点头。 现在开始推行新策吗? 铁喜心里很想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但他心中确实时机还未到。 虽然此时辽国已经不是大宋的对手了,宋军有实力彻底干掉辽国,但却需要长期的部署,打个好几年也未尝可知,到时候国库都打没了,自己在想做点什么事情就难了。 可他今日朝廷上的话已经放出去了。 那就是圣旨。 不打,对不起死伤的百姓,也对自己的威望有碍。 必须要打,可怎么打,就需要细细斟酌一番了。 “众位爱卿都是对国忠诚,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啊,我今天也去看了那些卷宗,不由有些怀疑,卷宗中对于安宁那边的情况是否正确,若是不正确的话,我军如何出塞进军,朕想了想,还是需要一些详细的情况,这样,朱大人,刘大人。” “微臣在。”两人齐声说道。 “你们挑选人手带着卷宗前往安宁,详细核查上面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更要研究行途路线,对现有的地图做好更改补充。” “微臣遵旨。” “我总觉得李御史那边有所隐瞒,正如王大人所说,兵家乃大事,朱大人所言也对,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以为,不打则已,一旦开战,必要获大胜班朝,大宋再也不能出现渭水之败这种事情。” 兵家乃国之大计,他十分清楚,统属,布置要详细。 对于军阵之事,铁喜什么都不懂,当然不会越界去指挥将军,但他却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情报都是最重要的。 听完铁喜的话后,付子婴等人也觉得有其道理,身为太子,虽未亲政,但人家跟你讲道理,你讲不过,就要随着太子的想法走。 当即大局难改,付子婴王世忠等人便顺着铁喜的想法进行了部署。 刘兆忠,罗守珍前去调查,随从人员由二人定下。 此行目的, 一,调查往年辽国入侵大宋境内的辽国骑兵具体数目,若李京泽,赵浩然却有瞒报失职之罪,就地拿下,由刘兆忠暂代监察御史之职,罗守珍继任安宁总兵官之职务。 二,安宁到幽云十六州地理环境由专业勘图人员,专门誊录。 三,了解辽国人分布详情。 ………… 刘兆忠端着酒杯,与副位上的李京泽碰了一杯。 二人一饮而尽后。 “李大人,监察边疆,多是辛苦,但殿下的旨意,还是应多多上心啊……” “刘大人放心,为人臣子,本官知道其自身的担子,万万不敢有松懈之心。”李京泽的脸色微红,想来也是喝的尽兴。 刘兆忠笑了笑,而后便又斟酒,一杯酒倒完后,刘兆忠忽然说道:“我再来宣旨之前,去了城南……” 城北。 刘兆忠的话一出口,满堂皆惊。 推杯倒酒,大快朵颐的官员们停住了手中的动作,而后齐刷刷的看着刘兆忠。 李京泽面露怯意,但还是稳住了自己的情绪,为自己倒上了一杯酒,而后端起酒杯,放到嘴边。 “不知刘大人是何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