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戏开幕
应该是不下于两百人。 实然,辽国人的叩边行为,安宁的宋军都习以为常了,本就是四战之地,对于战事的反应要比内地的快上许多。 不一会儿烽火台的干柴被点燃起来。 火光冲天。 数十里外看到火光之后,各处堡垒都将烽火台点燃。 这些烽火,也惊动了安定的宋军。 来犯的正是归化辽国人,领头的也就是接受大宋归化的指挥使吴皮。 他穿着一套破旧的铠甲,看着堡垒上冲天的火光,眼中有些不甘。 但吴皮知道,劫杀叩边此事,不宜让宋军察觉是是哪里的辽人所作,无奈之下,只能撤军。 回去之后再去惩罚最先射箭不中的人。 这些人撤退后。 偏将站起身来后大声询问道:“可有人受伤。” “偏将,咱们有两个兄弟屁股摔青了。” ………… 罗守珍带着罗彪等一干亲军,一大早就从安宁城出发,沿路查看军营守备。 还未到真定城的时候,便收到了消息,两处堡垒受到了辽国人的攻击,就是不知道那些从哪里来的。 罗守珍看着大为恼怒,被人家打了竟然还不知道是谁打的,这报仇都不知道去哪里报。 得到兵文后的罗守珍等人立即马不停蹄的赶往真定。 真定是重镇,下辖的士兵有三万多人。 罗守珍赶到真定修整一番之后,先是去看了一遍遭到攻击的军营,而后取走了辽国人留下的箭矢,在真定中找到指挥使周云峰。 “周指挥使,两处军营被攻击,你可知道是谁动的手。”罗守珍见到周云峰之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现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我觉得应该是平谷镇吴皮部。”周云峰眯着眼睛说道。 “何以?” “我之前就抓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可惜没有切实的证据,又不能贸然进去搜查,最后只能作罢,但我心里其实早已确定就是他们。” “朝廷可有追究之措施。”罗守珍追问道,对于那些归化的辽人他还真的知道不多。 “当时大战刚刚结束,朝廷为了安抚这些人,同时也是为了以后收复幽云十六州做准备,允许了他们很多无理要求,但现在看来,吴皮的野心很大,他频频滋事,应该是想要更大的权利。” “以武胁迫啊。”罗守珍冷笑连连:“既然他们想要以武胁迫,咱们也要兵贵神速,周指挥使大人,可否让吴皮到真定一趟。” 周云峰说道:“现在安宁一应事务,特别是与幽云三镇的联系皆是由巡边御史掌管,若是想见吴皮,只能让御史派人去找。” “真定城中有多少军马?”罗守珍对这些制度不甚了解,只能等自己回到安宁后再与刘兆忠商议。 “带甲之人两万,骑兵三千。”这都是重镇的常备军力,而他们周边的军户,和分散出去的军力,零零总总加起来能够到四万。 罗守珍又在真定城中,查验了一番军备,便接着出发,到一处军营。 在副总兵的陪同下,查看了军备兵士器械。 心中有数后,罗守珍便原路返回,奔赴了安宁。 而在安宁的刘兆忠,也开始推进了案件的调查,矛头越发的指向吴皮。 在月初的时候,吴皮曾经到了真定述职,并与王世忠商讨了一番商路的事情,最后不欢而散。 当时三镇的辽州军首领都来此。 为何将矛头指向吴皮,是因为在月中的时候,曾有斥候发现了吴皮部的行动的痕迹。 证明他们并未跟其他部落的人一起,早早离开,而是在安宁附近徘徊了一段时间。 李京泽明知道是谁,却不敢尽数上报的原因也是因为安抚这些归顺辽人乃是国策,不能轻易更改,也知道吴皮部势力已成,若是与之争斗定是要大动干戈,他是个文官,他不喜战事,想着就是在自己任期内安宁不要在发生大事,让自己安全回去东京即可。 按照付子婴枢密院的处理方法,李京泽就安全回去了。 可董妃出事了。 付子婴将此事抛了出来,吸引朝臣的注意力,当然也吸引了太子殿下的注意力。 这样一来,李京泽的计划没有成功。 可以说,李京泽被羁押,安宁之事被暴漏而出,都是董妃的功劳…… 罗守珍从军营返回安宁后,便直接去了衙门找刘兆忠。 刘兆忠这几日也履行了于是的职责,将安宁全境的官员人丁进行梳理,而后发出官文,让查勘誊录地图的人员,外出查看,周边各军营,城池要全面配合。 此时的刘兆忠正在查看着吴皮的上书诉求拓宽商道并且收取费用的文书。 看到罗守珍回来后,便将手中之物放下。 “罗大人,军备查验可顺利否。” “一切顺利,刘大人,真定的兵文你可曾看过。”罗守珍立即问道。 “看了,有两处军营受到了攻击,都是晚上,我军不敢出城迎战。”刘兆忠看到兵文之后,也是非常生气。 既然你们选择回归大宋,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大宋给你们划定的区域中生活,经常触犯天威,残杀边民,完全是活腻味了。 实际上这也是赵祯仁政下的一种弊端,大宋从刚开始的就想着驯服这些人,但从未想过将他们当作自己的百姓,这些人融入不了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文化,习俗。 虽然这些独立的文化习俗,跟已经传承无数年,完善之极的汉文化无法相提并论,但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生存方式,也注定着他们不会乖乖的听从大宋的管理。 说白了就是不愿意踏踏实实生活。 “那安宁这边对于城北的事情有什么眉目没有?” “平谷镇,吴皮的嫌疑是最大的。” 罗守珍冷哼哼的道:“我与真定都指挥聊过一些,他也推断军营被攻击,下手的人就是平谷镇的辽州军,就是这个叫吴皮的王八蛋,我们上奏朝廷,先打他,并且命令周边的辽州军一起打他,若是有人不从,便捎带着将不服从我们军令的辽人给灭了。” 罗守珍的想法很简单,你不服从我们定下的规则,那我们就打的你服气。 “我昨日就写好了新的奏章,送往东京了。” 罗守珍点了点头,而后说道:“现在刘大人履新,成为了新的于是,是否可以以此为借口让吴皮等首领前来安宁述职,我们也好诱杀之,到时候他们没有首领,各自为营,也能减少我军的伤亡。” 刘兆忠听着点头应是。 而后问道:“还需要朝廷的首肯,罗大人,若是要打的话,安宁是否需要援军。” 罗守珍摆摆手道:“无需援军,那些归顺辽国人虽然看似凶猛,但与真正的辽国猛士相比相差甚多。” “罗大人也上个奏章吧,将自己在安宁的所见所闻,军情要务,尽数誊写上,也好让殿下知道,让百官知晓。”刘兆忠看着罗守珍开口说道。 而听到刘兆忠的话后,罗守珍的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 罗守珍变得有些扭扭捏捏起来,而后看着刘兆忠,颇为不好意思的说道:“刘大人,实不相瞒,我,我不会写,要不然刘大人帮我写。” ………… 东京。 大朝会。 铁喜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跪倒一片的官员,高喝道:”平身。“ “平身。”下首四名太监齐声道。 大臣们纷纷起身。 付子婴正想奏对之时,铁喜却率先发难,拿出了刘兆忠的奏章。 “刘兆忠的奏章朕已经看了,今日大朝会首议之事,就是安宁之事,张爱。” “奴婢在。” “念。” 张爱赶紧走上两步,双手接过铁喜手中的奏章,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后开始念诵奏本。 “臣刘兆忠,调查女真袭扰一案,触目惊心,女真残杀百姓六十三人。” 朝会官员听到这个数字后,心中都已经明白李京泽算是完蛋了,与之交好的官员也有些心惊胆战,考虑一番自己跟他的书信往来应该不涉及敏感字眼吧。 “时安宁巡抚李京泽蒙蔽圣听,隐瞒不报,血案之后,不尽职排查,又酿惨祸,地窖躲藏之幼子二十一人,无人发现,至二十人饿死。” 必死无疑,连个敢求情的都没有了。 有些颇有正气的官员,皆是咬着牙,怒火中烧。 所谓良善正气之人,皆是能够感同身受的人,他们能够想到在地窖之中呆了那么长时间,活生生的等待着死亡,这种感受何其可怖。 而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李京泽。 而被铁喜点过的朱进忠,韩胄两人此时已是将拳头握得紧紧的。 他们知道殿下首议安宁是何意思。 也知道今日朝会,绝不会那么简单结束,但朱进忠韩胄两人也找好了自己的位置。 老大人走了,不能让人瞧不起,以为我们勋贵没有了挑大梁的人。 “你忘了吗?” 这个让朱进忠,韩胄等人无话可说的字眼,这些时日都一直压在他们的心头。 “微臣在安宁就地拿下时安宁巡抚李京泽,押进东京,望圣裁,微臣以为,原安宁总兵,一应官员,应在剿贼事后,再行问责,望殿下圣断。都察院副都御史,安宁巡抚刘兆忠呈上。” 张爱念完后,官员们开始议论纷纷。 付子婴,王世忠二人脸色镇定若然,仿佛是早就料想到了铁喜会将此奏章提上朝会之议。 而尉迟江晚有些迫不及待的发挥自己准备一夜的稿子。 朱进忠韩胄等人亦是一脸肃穆。 “众位爱卿以为,李京泽该如何处置,安宁之事该如何定夺?”铁喜问道。 这次铁喜并没有像以往先是询问付子婴,而是将这个命题直接扔给了所有人。 “微臣以为李京泽犯了重罪,应革职查办,扭送刑部,直接审问。”一名大臣率先说道。 “杀头!丢了气节,丢了天威,罪该万死!”又一名大臣上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