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屠刀集在线阅读 - 读《傅靳蒯成列传》2

读《傅靳蒯成列传》2

    之后,靳歙从东击楚至彭城。这肯定是跟随刘邦了。因为吕泽没有到彭城,而是居下邑(今安徽砀山县东),这表明靳歙进一步与吕泽脱离了。彭城之败,靳歙所部可能没有太大损失,随后他就频频出击,作战甚夥。击王武事,是汉阵营彭城失败后的一个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唯《樊哙传》记此事在彭城失败前。或者《樊哙传》有误。击王武事,《灌婴传》记录较全,则靳歙击王武为次要,甚至没有参加,大概当时梁地汉的异己武装较多,故笼统论之。综合《曹相国世家》等记载,这种反叛者有王武、魏公申徒反于外黄,程处反于燕,柱天侯反于衍氏,邢说反于菑南。外黄,秦县名,今河南民权。燕,秦县,在今河南延津东北。衍氏,古邑名,在今河南郑州北。菑南,在今河南民权东。《曹相国世家》又记有“击羽婴于昆阳,追至叶”,不详这种作战是否也是平叛。昆阳,古邑名,在今河南叶县。灌婴“又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破之”,白马,秦县,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东。

    现在没有任何资料呈现王武们反叛前的生存状态。他们到底是汉军的固有部分,还是原本盘踞一方的独立武装?估计后一种的可能性大。如同彭越,就是没有归属者,彭城战事前与汉结盟,之后虽然暧昧,但跟汉还保持联系。魏豹与郦商、陈武原来也可以归到这个群体。只是魏有楚的授权,成了公认的诸侯王;郦商加入了沛公;陈武先随项羽入关,因没有受封,成了没有归宿的武装,在汉二年刘邦东征前也加入了汉方。王武等散在独立武装原本应该是各自为政,到了刘邦打出讨伐项羽杀义帝之罪的旗号,这些人才加盟进来。看到刘邦彭城大败,这种人又开始动摇,因为他们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盘,所以才成为刘邦的讨伐对象。这些反叛势力基本上都集中在梁地,也就是中原一带,估计秦灭前,中原一带没有出现具有统治力的武装集团,此前的魏豹虽然势力可能占优,随着魏豹从项羽入关,反而使这些势力发展起来,呈现出群雄并起之势。原本大家互不相干,后来在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下成为刘邦汉的统战对象,并形成联盟。史料说刘邦率五诸侯东进,从三家注开始,就对五诸侯的组成有不同的见解,之后清儒注解又超出三家注的范围,同样不可信。因为清儒各家所举诸侯翟、塞、韩(韩王信)、魏及陈馀所遣兵、殷、齐、河南、衡山(吴芮)都不靠谱。翟、塞、殷、河南为汉所平定,韩(韩王信)本身就是汉的分支,至少这几家应该排除在五诸侯之外。衡山(吴芮)根本没有加入讨伐的任何迹象,齐正与项羽激战无法分身,显然也不能算。只有魏及陈馀所遣兵可以算是盟军,但陈馀没有留下加入的迹象,有的只是背盟的记录。所以,这五诸侯很可能是个约数,无法坐实,大概就涵盖了王武之类为数不少的散在武装力量加盟。这些临时盟友,见汉方失势,就开始对汉怠慢,或者纷纷脱离盟军的阵营。但前期的联合,就给刘邦提供了攻击的口实。之后一连串的作战,是以平定内乱的形式,清理异己势力,这些作战的结果,使得汉方在中原腹地取得了理想的作战条件。而这一系列作战,是以王武为打头开始的,并非王武是反叛武装的盟主,他可能是第一个发难者,同时也是势力最大者,因为他甚至派遣人马扩张地盘(灌婴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故被刻意记录下来。靳歙参加了讨伐王武等武装的作战,但未必直接参加了对王武的具体攻击。他所攻击的是另一个反叛诸侯邢说,“别将击邢说军菑南破之。身得说都尉二人,司马、候十二人,降吏卒四千一百八十人”。从战功来看,作战的规模不小,仅俘虏就达四千多人,此战唯见靳歙,算是靳歙的独家功劳。

    包括邢说在内的反叛,可能还没有到真正反叛的地步,至多是出现了与汉貌合神离的迹象,如果真的已经形成敌对态度而对汉主动攻击,有强楚在侧,汉势必极难应对。汉对王武等的战事,开创了以反叛的名义消灭非敌对势力的模式。正因为这些讨伐对象没有表现出实质性的对抗,所以平定的过程比较顺利,这样的事情,汉在道义上应该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定呢?《项羽本纪》记曰:“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但这种背叛,至多是反楚联盟解体,估计还没有上升到军事对抗的层面。这个时候,王武之流的存在只是一种隐患,还没有真正酿成大患。也许是因为要在荥阳东与楚作战,所以汉发起了针对王武们的战役以便占据战略要地。如果汉组织对楚的反击战,而王武之流在一边助楚,将造成张大楚势,令汉分心的效果,不利于对楚作战。所以刘邦选择先下手为强,主动挑起战事,一鼓荡平。这个时间,大约是在刘邦入关前后进行的。因为王武之流极可能并没有正式动武,所以不一定需要刘邦在场,刘邦可以简单部署,也可以仅委派曹参等人,奋其余威,就逐一平定。王武之流的最后归宿,可能会被当时也在梁地的彭越收编。比较奇怪的是,汉并没有控制王武们被击败而腾出的地盘,之后楚汉相持的战线退到王武们的西边,楚对这一块地盘,也没有全面控制。以上是将王武们作为汉以外的独立武装作出的分析。还有一种情况,即王武们是汉自身的势力反了出去,这个问题也不小,至少王武们在此前属于功勋卓著者,因反叛而将其功劳统统抹去。所以王武们的来历不明,还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因为平定王武之流牵涉到其后有汉破楚荥阳东的记录,还是需要追查刘邦的行止所在。因刘邦的行为对这一时段的历史走向至关重要,所以推敲一下刘邦的行止并非多余,看官们也可据以推测刘邦是否主导了平定王武们的战事。《秦楚之际月表》记:(汉二年六月汉)王入关,立太子,复如荥阳。《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亦记:(高皇帝二年夏)立太子。还据荥阳。如果刘邦确实如上述史所料称,在六月一月内入关又出关,刘邦真是太辛苦了。因为刘邦在关内要办的事还是非常多的,要平定章邯,要立太子,要立祭祠,要祭山川,等等估计耗时甚多,非马不停蹄方可。难怪日后诸侯拥戴刘邦当皇帝时称其功最高,真是名符其实啊。而其他史书记载与此异。《资治通鉴》沿用《汉书高帝纪》记刘邦六月入关,八月到荥阳,亦有一定道理。《汉书》对这一段的刘邦行止记录较《史记》为详,其当有所据。但六月入关,八月到荥阳亦有可斟酌处。会不会刘邦在六月出关后又回去了一趟,然后于八月再到荥阳。菜九感觉非如此不可,史料之疏漏,令人遗憾。

    汉二年为多事之秋,《秦楚之际月表》未载八月之事,刘邦面临的棘手难题也是千头万绪,魏豹之反一事或者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参照。《秦楚之际月表》记魏豹五月叛。实则五月应该是魏豹向刘邦告假,然后回到西魏地才能有所动作。这个时间可以推迟到六月甚至更晚些时候。《淮阴侯列传》记,汉二年“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这已将魏豹请假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月,其真正反叛只会更晚。《曹相国世家》又称:“高祖三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此三年当为二年之讹,但提示魏豹反的时间是曹参屯兵关中月余之后的事。此前曹参要击王武等人,然后才会入关。史料中没有曹参参与灭章邯的记载,提示曹参是在平定王武等人之后回到关内的,届时章邯已被擒获。灭章邯是六月事,再月余,则为七月甚至八月,然后曹参出师击魏豹,提示魏豹之反至少在七月后。汉伐魏之前,汉还有招降魏豹之举。招降魏豹可以在关内进行,也可以在荥阳进行。考虑韩曹又应该是从关中出发击魏的,刘邦的现场协调或者必不可少。所以不能排除刘邦六月出关,八月前入关,八月又出关至荥阳的可能性,而且八月出关时,击魏之人选与配备已完成,刘邦可以放心部署对楚作战。刘邦在什么地方接受魏豹的请假,也是个问题。估计在关外的可能性大一些,那样的话,更应该是六月之后的事了。因为在刘邦刚刚溃败的五月就请假,可能会受到高度怀疑,索性等刘邦安全稳定后请假,批准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靳歙的功劳有破楚军荥阳东,这应该是汉败彭城后的一个转折点。此战应该是刘邦主导的。《高祖本纪》记曰:“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但此事被记在黥布归汉之后,即汉三年时,显然不合实际。《淮阴侯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及《傅靳蒯成列传》均记为汉二年,更符合实际。《高祖本纪》之所以如此记载,大概是受到传说中的张良进言策反黥布一事的干扰,因为要与那个记载协调,所以产生了不合实际的记载。而张良的谋划一事之荒诞无稽,菜九已在《重审韩信罪案》中点评过了。此不赘。菜九原以为此战是韩信之功。这不仅是有韩信军事天才名声的诱导,也有《淮阴侯列传》记录的佐证。我一开始以为是刘邦打下彭城后,委派韩信对在齐之项羽进行拦截防御,结果被项羽绕过防线,迂回到彭城南面突然袭击,造成汉的大败。韩信却因此保留了完整的兵力,才得以在与汉王会合后,在荥阳一线击败楚军。后来发现,没有经过战事考验的韩信,未必会被委以如此重任,所以此事还需要仔细推敲。即便没有委任韩信,肯定汉方会在齐方向上会安排得力人选警戒,也许是曹参,具体如何已难得其详。但破楚一事肯定成立,因为不如此,则汉的颓势无法扭转。此事的发生时间,我又一直以为应该在击王武辈之前。理由是楚新败汉,士气正盛,对汉军的压迫不会放松,在这种情况下,汉方应该腾不出手来平定联盟内部的反叛。经过推敲发现,或者这些“叛乱”势力实力有限,并处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地带,不足为患,平定起来并不困难。所以于平定王武之后破楚的历史记载还是可以接受的。唯有《樊郦滕灌列传》之灌婴部分,将破王武之战分记于破楚荥阳东前后,不知是误记,还是王武部没有一次平定,也许前者为破其主力,后者为扑灭余部。破楚之战非常重要,楚汉双方的首脑人物必然要到场指挥,而这方面的记录又非常不利于刘项到场。如果刘邦到场协调诸军,这个破楚时间应该紧接着刘邦出关后。大概因为这一战特别重要,所以刘邦在关内的安排非常仓促,一结束关内安排即赶回荥阳,然后立即着手进行破楚之战。时间可以是六月后,也可能是八月到荥阳那次,以前者为妥。因为击败了楚,才能稳住阵脚,才有资本说降魏豹。但我估计项羽没有参加这一战,因为项羽的战争能力明显在刘邦之上,如果项羽亲临战场并大败,楚军必馁,就很难出现此后楚围荥阳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此战有靳歙、灌婴参加,灌婴、靳歙无相互隶属关系,只是接受刘邦指挥的干将,提示应该有高层居间协调,所以这个功劳应该记在刘邦名下。至于韩信是否参加,还不能确定,但菜九倾向于他没有参加,理由是到那个时候韩信还没有经过战争考验。何况韩信还极有可能于此期间同曹参一起回到关中,不在破楚现场。在这个时间击退楚的攻势非常重要,因为汉方接下来有一连串的军事行动,需要有一个相对安定的战线,这一切都要在扼止住楚的攻势之后才能进行。至少靳歙参加的对赵作战,就需要这种相对平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