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港岛来客!
第二十章港岛来客! 这一天,志明小朋友正在家里奋笔疾书,争取将《昆仑》全部抄完,然后去抄写《哈利波特》。 就在这时候,杨志明所在的山村里来了一位中年男子,男子穿的很时髦,至少在村民眼里是这样认为,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时髦是什么东东。一条笔挺的裤子,一件带着格子的短袖衬衫,带着一个大大的墨镜,在他的身后则跟着村里的村长。 村民很是好奇,这个明显是有钱人的男子怎么来他们村子了? “建国,在家里么?家里来客人了。赶紧出来。”还没到家门口,村长便扯开嗓门大声喊道。 杨建国正在忙活着,听到村长的声音愣了一下,随即在身上擦了擦手,便赶紧走了出去,一边走还一边叫着:“三叔,是谁来了?” 刚走到门口便看到了来人。 “你好,我是港岛武侠出版社的,这是我的名片,我们此次来这里是想和木易先生谈谈关于《昆仑》版权的问题。”刘汉很有礼貌的拿出名片递给杨建国说道。 杨建国接过来看了看,上面写着武侠出版社主编刘汉的字样,不过却不知道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您说的这个木易先生是?”杨家国疑惑道。 刘汉一愣:“您不是木易先生的家人吗?根据我们接到的作者资料,木易先生的本名叫杨志明。” 杨志明?杨建国差点咬掉自己的舌头。 “您确定?”杨建国不确定的问道。 “非常确定,我们收到的地址便是这里,木易先生也就是杨志明先生写的地址就是这里,没错的。”刘汉摇了摇头说道。 “好吧,请进。”杨建国无奈道。 刘汉看了看杨建国,微笑着点了点头。 “杨先生,我想见见木易先生,商谈一下出版合约的事情,不知道他现在方便吗?”来到屋子里后刘汉连忙说道。 杨建国一愣,随即说道:“好的,我现在就去叫,他现在在卧室里不知道在干什么。” 杨志明刚被叫出来的时候还有诧异,在自己忙着的时候家里人可是很少叫自己的,除非是吃饭时间,可是现在才1点,不是吃饭的点啊。 不过当听到杨建国说港岛来人找他的时候,杨志明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来到堂屋,杨志明一眼便看到坐在椅子上的男子,于是他脸上带着笑容,主动的伸出了手:“你好,我就是杨志明,请问您是?” 刘汉愣了愣,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杨建国,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杨……杨先生,这是?” “如果你没找错人的话,这就是你要找的杨志明,我儿子。” 刘汉不自觉的抹去额头上的汗珠,很不确定的问道:“您真的是木易先生?那本《昆仑》是你写的?” 虽然刘汉不断的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一个明显不到8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写得出这样一本让人叹为观止的武侠巨著,可是事与愿违,只听杨志明说道:“如果没错的话,您说就您口中的木易先生,而您所说的《昆仑》也正是我写的,而且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来自港岛的武侠出版社,我记得我是让人将稿子捎给你们武侠出版社的。” 虽然不愿意相信这一切,但刘汉却也知道,这应该是真的。自己没有找错人,那本让自己爱不释手的武侠小说的确是眼前这个小孩写的。 “木易先生,不知道我能不能和你以及你的父母谈一下关于你这本书的出版事宜。”心里挣扎了半天,最后刘汉还是确定了对这位少年作家的称呼。 “可以,这位就是我的父亲,你们见过的。我母亲不在家,不过我想有我父亲和我在应该能代表一切。”杨志明说道。 刘汉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你你父亲在场就可以了。” 刘汉看了近十万字的《昆仑》的稿子看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上班都是带着黑眼圈去上班的,可见其对这本书的喜爱,此时都还有些意犹未尽,对后续的剧情发展也是一直都在惦记着,他曾想过无数次和木易先生见面的场景,想象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老太龙钟的老者还是儒雅富有才华的中年学者,又或者是传说中的隐士?但就是没有想过小孩和女人。 这并不是说刘汉歧视小孩和女人,因为武侠不是谁都能写出来,武侠要的是大气,是豪迈,而这也正是小孩和女人缺少的。就如同梁古金温等人一样,无一不是人到中年才开始创作的,在那之前都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人生感悟才写出了经典,武侠小说对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感悟都很看重,所以,那种大气、豪迈、热血的场景和文笔也绝对不可能出自女人和小孩之手。
“不知道,我能不能先看一下《昆仑》的原稿以及后续的稿子?”确定了身份之后,刘汉说道。 “可以,我去给你拿,我现在手里有不少的稿子,我想这些应该能证明我的身份的。”杨志明笑着说道。 “呵呵,请见谅,毕竟您的年龄让我们有些不适应。”刘汉歉意的说道。 “没事,我理解。稍等一下。“杨志明说完便回到卧室将自己《昆仑》的一部分稿子拿了出来,递给了刘汉。 刘汉忍住立马看的想法,大致的浏览了一下稿子,然后才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鄙人刘汉,为武侠出版社的主编,我这次来是想和您商谈一下这本小说的出版权。我们出版社想买下这本书第一集以及后续的出版权。” 杨建国呼吸有些急促了起来,对于自己儿子的本事杨建国早就已经领会过了,但是之前让人将他的小说捎去港岛的时候,杨建国并没有当一回事。不过却也没有反对。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儿子写的小说居然真能够得到出版社的认可,这让他感觉这个世界是不是要变了。 在90年代,能够出版一本书绝对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别说出书,就是能够在报纸上发表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那对普通人来说都算得上是了不得的事情,更何况是出书。 不过杨建国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比不上儿子聪明,对谈判也一无所知,所以当下便忍住心中的激动,笑着说道:“刘先生,对于孩子写的书我就不发表看法了,您和他自己谈就可以了,我相信我的儿子能够处理这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