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三节 藏医药学
夜虽已深,但木里王仍很有精神。大家虽谈话不短,可众喇嘛也兴致不减。见在座的都沉默不语,木里王便引出话题。 喇嘛王:“上次我们的谈话,说到哪啦?” 纪蒲泰:“我们谈到岩画。” 喇嘛王:“那好哇。说实话,蒲泰,关于这些岩画,我已经想过不知多少次啦。我曾到过那些神秘的地方,在那里消磨过我青春的时光。可是,因为我不仔细研究方法,所以,还得不到先人的真谛,也不知其中蕴藏的真正含义。但是,这维持着我的喜爱,使我流连忘返,也就是说,那里众多的图案,曾引起我过去的乐趣。不说这些啦,你说下去。” 纪蒲泰:“在青海省天然县卢山,有一幅交战图,两人面对面,弓箭交接在一起。” 喇嘛王:“那是什么意思?” 纪蒲泰:“我来告诉您。画面上,两人的生殖器挺举,以示具有充沛的生命力,和男子汉所独具的阳刚之气。” 喇嘛王:“啊,我还知道有这样的事!这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岩画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狩猎,和放牧为主的生活图形。” 纪蒲泰:“啊,看来大王对岩画并不陌生。” 喇嘛王:“这些岩画我还略懂。在南方,我去过岩画区,所画的人物约占半数以上。” 偌尔曼:“那画的都是什么形态呢?” 喇嘛王:“那些人物生动形象,有狩猎、放牧、舞蹈、作战、杂技、踢毽、钓鱼等等。人物的形体和服饰都有其民族,和地域的特征。西南地区的人物,四肢很细,身躯呈倒三角形,仅作是以表现。” 偌尔曼:“可那也蔚为壮观!令人惊叹。” 喇嘛王:“还有云南沧源的岩画人物,身着羽毛装饰的舞装,甚是好看。再则,一副四珙麻塘坝人物岩画,则穿裤穿群,画面上就是表现的这群人。” 纪蒲泰:“我国土地广袤,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古老先民留下的岩画。这些岩画在崇山峻岭的崖壁上,远古先民用简单粗糙的线条,来描绘飞禽走兽,描绘狩猎舞蹈,描绘宗教仪式……” 偌尔曼:“这恰恰反映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充满了远古人们对未来的向往。按照形形色色的岩画内容,看分为动物岩画、生产岩画、娱乐岩画、人物岩画、战争岩画和宗教岩画等等。” 喇嘛王:“要我说,最奇特的是宗教岩画。它的题材以各种崇拜为主。” 喇嘛众臣:“那大王可得给我们说说,那些岩画里都表现崇拜的啥呀?” 喇嘛王:“那岩画有动物崇拜、神像崇拜、天体崇拜、祖先崇拜、印迹崇拜等等。多得我也说不清。那些画面中,尤其以动物崇拜最为普遍。崇拜动物的有野兽,也有家畜。还有一种生殖崇拜,完全是赤裸裸的男女****的图像。这是表明远古先民希求人丁兴旺的愿望。” 喇嘛众臣:“不可想象!大王可否再讲讲?” 喇嘛王:“在我们四川的南方,以都掌蛮人的岩画最为出奇。我看到那怪异的画面上,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喇嘛众臣:“神秘面纱,那画中都画的啥呀?” 喇嘛王:“都掌蛮人的岩画中,画有大量的马,骑马的人物,和野兽的形象。还有怪人、怪兽、以及铜鼓和太阳的图案,形象栩栩如生。那岩画中的鸟,有的在奔驰,有的在缓步行进。” 偌尔曼:“大王说的画可当真?” 喇嘛王:“大王说话,岂能有假?” 偌尔曼:“那您往下说吧。那画中还有啥?” 喇嘛王:“那画中,骑马的人则挥舞手中的战刀,跃马奔驰,潇洒自如。还有的人高傲地骑在马背上,有的人在前面牵马开路。这些都显示了都掌蛮人崇尚骑马善战。” 纪蒲泰:“这些人的英雄形象,古人把他们的形象画在崖壁上,是再显他们生前的荣光,供后人瞻仰,也可能希望他们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也能这样勇武雄壮令人敬仰。” 喇嘛王:“不光是这样。岩画中还有虎、豹、犀牛、鹤等飞禽走兽,和各种各样的狗。” 扎布:“那些狗,肯定是他们狩猎时的好帮手。” 喇嘛王:“怪不得你是好猎手,就记得你的狗。此外,画中还有形态各异的鱼,有的鱼是单个的,有的鱼已经上钩,而鱼线还在口中,有的鱼则已被捕鱼者钓起……” 扎布:“这画也不算出奇,这些画我也见过,多在山沟里,画在崖壁上,供人观赏。” 喇嘛王:“这还用你讲,可你并未说到铜鼓的形象……” 扎布:“那我们还是得听大王讲?” 喇嘛王:“铜鼓可是被都掌蛮人,视为具有神奇力量的宝物铜器。据说,一面好的铜鼓,可以换回一千头牛。” 喇嘛众臣:“那么说,谁要拥有二、三面铜鼓,谁就可以称王了!” 喇嘛王:“也可以这么讲。铜鼓的号召力特别强,战时,只要在山上敲起铜鼓,四面八方的都掌蛮人,就会自动从家聚集到铜鼓周围。” 喇嘛首相:“大王说的不错。如果在战场上,铜鼓被对方缴获,都掌蛮人就会失声痛哭;认为自己的命运终结了。” 喇嘛王:“啊,这种事你也知道?” 喇嘛首相:“略知一二。据说,明王朝在剿灭了都掌蛮人的武装之后,缴获铜鼓93面。当时,都掌蛮人的首领阿大悲痛欲绝地说:‘鼓失,则蛮运终矣!’。我先说到这里,你们谁还知道些什么,尽管说吧。” 喇嘛首相:“再说,都掌蛮人崇拜太阳。他们用红色画的圆形象征着太阳,给他们带来温暖的光芒和生机。” 外交大臣:“说到这里,我也说几句。他们崇拜的生命之神则非常特殊。” 喇嘛近臣:“特殊在哪里?你说出来,以便我记下。” 外交大臣:“这个神奇的人物,只有一张网壮的脸,没有口、眼、耳、鼻,有四只胳膊两只手。特别是男性生殖器很长,很大。我也不知怎样解释呀。” 喇嘛王:“这还有啥想的。可能是希望死去的人们,早日再生吧。” 纪蒲泰:“大王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呀。我再以新疆的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的岩画为例,就可以看出,古代先民生殖崇拜的神秘色彩。” 喇嘛王:“啊,新疆也有这神秘的岩画!你那说说吧?” 纪蒲泰:“那里山势突兀,石壁豁开,山色赭红,岗峦叠嶂,宛如荒堡。在一片红色的沙砾岩上,大小不一的男女形象占据了长14米、高9米、面积120平方米的平整岩面。” 扎布:“那都画的是啥东西?” 纪蒲泰:“画上人物大的有真人大小,小的仅12厘米,分布密集,错落有致。有群女****,群男****,生育祈祷等图画。” 喇嘛王:“啊,那里竟然也有这样的画!” 纪蒲泰:“可不是么。图中的裸体男子面部大嘴高鼻、威武有力,尤其特意刻画了男性生殖器的**和硕大。而裸体女子则眼大鼻高嘴小、肩宽腰细,臀部肥硕。” 喇嘛王:“照你所说,那画都表明了男性为主体的社会里,人们祈求人口繁盛的愿望。” 纪蒲泰:“其中一些身体被涂成红色的人像,可能是巫师一类的人物,引导着人们载歌载舞,祈求幸福,沉浸在神秘而圣洁的仪式之中。” 喇嘛王:“生命从何而来?古往今来,世界不同的学术流派,从各自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生命是什么?从何处开始?诞生于世界屋脊的藏医学,对此作出过独特的解说。” 纪蒲泰:“大王所讲的是生命的开端。我知道藏医学,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及人文背景中,一面遵从着宗教对生命的敬畏,一面开始了对生命客观而理性的认识。但我并不知道那其中的启迪,来自哪里?” 喇嘛王:“早在公元8世纪,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就详尽描述了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 偌尔曼:“啊。西藏还有这《四部医典》,我们竟然没看!那医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喇嘛王:“医书除了描述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还对受孕、孕期保养、健康分娩、产后保健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可以说,在藏医的传统里,视野中、善待生命,呵护生命是从生命的起点开始的。” 偌尔曼:“啊!这真比西方的医学还要发达。不然的话,西藏怎会产生《四部经典》,流传人间?” 喇嘛王:“那当然。这是严谨的生命思辨,精确地诠释着医学对生命解读的答案。当然对于生命的诞生,早在1200年前,藏医就对胚胎学有了非常先进完备的认识,认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在胚胎发育时期就已基本决定。” 偌尔曼:“啊!一切皆有可能。西方人望尘莫及,藏人了不起!” 喇嘛王:“藏人认为,健康的胚胎,取决于父精母血。只有健康的父母结合,才能产生出健壮的子女。当然,这种结合对你们西方人来说,就是‘****’。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说法名称的不同,这只是象征,才诞生了生命。” 纪蒲泰:“可以说,藏医养生学的历史,是和藏民族的历史几乎一样久远。” 偌尔曼:“何意得见?” 纪蒲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生活在青藏高原,逐渐积累了藏医医疗的经验。公元6世纪,藏族先民的医术已经相当成熟藏医学从萌芽的开始,到公元8世纪,藏医宝典《四部医典》的诞生,已标志着藏医药学科体系的真正建立。” 喇嘛王:“说得有理!实际上,那就是一部药师佛,与藏医的发展史。而诞生生命的启迪还来自佛性。” 偌尔曼:“什么!佛还讲性?” 喇嘛王:“这你就有所不懂。当你体悟你内心的纯净本质即是佛性,并透视你自己内心觉知的心灵,你才能真正理解生命。” 偌尔曼:“这我可真不懂!请大王讲清?” 喇嘛王:“在藏区,对于高级修行者,体验法性的空性与心灵合二为一,就如同普贤如来佛父与佛母的结合。” 偌尔曼:“大王。这又怎么说?” 喇嘛王:“有一幅图,你们并没有见过,因为这并不轻易示人。那上面画的就是两者合二为一,本初佛普贤如来佛父佛母。” 纪蒲泰:“大王可否破例,给我们讲一讲,那图画的什么样?” 喇嘛王:“宣扬佛法,这也是应该的呀。由于你们是一般人,并没修行,所以,我要对你们开导,让你们知道,以帮助你们识认实相即是普贤佛母,心灵即是普贤佛父。图中所表现的就是二者合二为一。” 偌尔曼:“那大王得讲清他们结合的姿势,是什么样子?” 喇嘛王:“首先得辩认特征。按图中所画,1裸身拥抱:蓝肤的佛父裸身拥抱白肤的佛母。佛父(慈悲)与佛母(智慧)拥抱,象征慈悲与智慧的结合。裸身则象征空性。2坐姿:佛父是禅定印相(跏趺坐并双手平于腿),佛母是莲花跏趺坐姿(双腿环扣佛父的腰,跨坐于佛父身上。” 偌尔曼:“啊,偌按我的理解,这就是一种坐姿的‘****’。我真没想到佛还有这种超乎我想象的事情?” 喇嘛王:“我来告诉你。两者合一,即是全部美好、因此译‘普贤’。佛无所不在,就看你悟不悟?福不福?” 偌尔曼:“啊,我有些觉悟,佛就是‘福’。也许,这种幸福,在古人的心里可能理解为‘性’福,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词。在某些日常的风俗习惯里,还保留了其他一些生殖崇拜的观念。” 喇嘛王:“这种观念,佛光神圣,正大光明,心心相印,才能产生生命,或许这就是你们所说的生命起源。” 偌尔曼:“关于生命起源,这可不简单,我们以后再谈。目前,我想看解的是藏医的渊源。也就是说,我需要了解藏医学的发展历史,它究竟起源于何时期?” 纪蒲泰:“我们只知道,藏医学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几种传统医学体系之一,直至现今仍具有生命力,算起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传承历史。可它的发展史,还需大王进一步解释?” 喇嘛王:“在此,我只能简略地告诉你们,以便增加你们的学问。关于藏医的起源,有资料记载,藏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世纪。藏主人通常认为,这与苯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偌尔曼:“啊,藏医药竟然联系到苯教!大王可得说与我们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喇嘛王:“据传说,藏医药乃是苯教祖师辛饶米沃所创造。他制定了苯教的五大明:即工巧明、声明、医方明、外明和内明。” 偌尔曼:“这五大明,我们可弄不清,更是不懂?” 喇嘛王:“我只能扼要简明地告诉你,随后你再慢慢理解去。这些知识总汇,就编集在他的三大‘十万集’里,每一种‘明’都有自己的十万集。但是,这些传说,是在缺少对于藏医起源的明确记载的情况下,出现的。” 偌尔曼:“那您可否讲一下,藏医起源的准确时间?” 喇嘛王:“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根据西藏古代史籍《述臣语录》记载,那时藏人,在实践中就已认识到某些野果、野菜、动物、矿物可以解除身体病痛,而且还得出了‘有毒就有药’的认识。” 偌尔曼:“通过您的讲述,这意味着藏医药学,已开始破土萌芽。” 纪蒲泰:“是呀。但是,由于西藏当时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缺乏规范化的本民族文字,从藏民族形成,一直到吐蕃王朝建立,藏医药学,始终没有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只能讲到这里。下面还是听听,大王给我们讲述藏医药学的过去。” 喇嘛王:“我就知道,你们二位学者想听听,吐蕃王朝藏医体系的形成?” 喇嘛众臣:“大王,老实说,我们也愿意听。因为我们过去对藏医史,学得不精,现在正好再补充补充。” 喇嘛王:“那不更好吗?你们听我的话吧!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王朝。” 喇嘛首相:“这段历史,我们知道,但与藏医体系有关的问题,我们还是没了解仔细。所以,还请大王详细讲述这段历史,以便促进我们学习。” 喇嘛王:“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向唐王朝求婚,得到了批准。所以,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医药知识。” 喇嘛众臣:“那大王就讲明,让我们温习温习历史?” 喇嘛王:“我会满足你们的。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带来的有‘治疗四百零四种配药法等等’。这些医著最终被译成藏文,合编为一部《医学大典》。可惜已经失传……” 见木里王几乎说不下去,喇嘛首相赶快接言。 喇嘛首相:“惋惜也晚了!那可是已知最早的一部藏医学经典文现,可惜我们都无缘观看!” 稍回过神的木里王继续往下讲,他不愿意因此冷场。 喇嘛王:“此后,松赞干布又向邻近各国,和内地广泛邀请医生传授先进技术。这期间,先后有来自古印度、大食、和唐王朝的三名医生进藏。这三名医生,合作著成了一部综合性的医书,名为《无畏的武器》。” 偌尔曼:“医书经成为武器!不可思议?这书名可真有意思!大王还未说到底?” 喇嘛王:“这书,可惜也已失传!我们也都无缘看见!” 纪蒲泰:“看样子,一部著作往下传,真难,真难!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千万可不能再让它们中断!” 喇嘛王:“从历史上看,汉藏友谊并未中断。” 偌尔曼:“大王再从何处讲起,让我们学习?” 喇嘛王:“公元8世纪,藏王赤德祖丹,再次请求与唐王朝通婚。” 偌尔曼:“那具体时间是哪一年?” 喇嘛王:“710年,唐金城公主入藏,再度带去了大量医学著作和医师。” 偌尔曼:“啊,还有这段历史。原先我还意味只有文成公主进藏,那还会想到又有金城公主入藏。看样子,文成公主是金城公主的榜样!” 喇嘛王:“汉藏友谊源源流长。这些医著在翻译过程中,与藏医学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一部具有藏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藏医著作。” 偌尔曼:“那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是何名称?” 喇嘛王:“那是一部现存最早的藏医著作,叫《月王药诊》。” 纪蒲泰:“我也有一事不明,那《四部医典》,是何人何时编纂成?” 喇嘛王:“此后,吐蕃王朝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赞即位。他在位期间,鼓励各国名医入藏传授医术、编译医药著作的政策。” 纪蒲泰:“那么说,他大力扶持藏医学的发展?” 喇嘛王:“是的。在他执政期间,应聘入藏的唐朝名医东松嘎瓦,获得了藏王的赐名,并定居西藏。” 喇嘛众臣:“那藏王赤松德赞,真英明!” 纪蒲泰:“藏王后来又干了哪些事情?” 喇嘛王:“为使东松嘎瓦的医术后继有人,他在全藏挑选出九位青年,追随东松嘎瓦学习医术。” 偌尔曼:“名师出高徒,那些青年出成绩了么?” 喇嘛王:“他们在东松嘎瓦的培育下,最终成为吐蕃王朝中期的九大名医。” 偌尔曼:“那九大名医,是否排有名次?” 喇嘛王:“这问题记载也不详细。不过,在他们当中,最著名的是宇陀宁玛元丹贡布。” 偌尔曼:“他有何名绩?能成为首席?” 喇嘛王:“他跟随东松嘎瓦学医有成后,又曾到全藏各地,及尼泊尔、印度等国游学。” 偌尔曼:“那他一定是饱读医术,满腹经纶啦?” 喇嘛王:“是呀。他学成归藏后,被藏王任命为首席侍医。” 喇嘛众臣:“他这种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喇嘛王:“你们缺少的就是学习?今后还需更加努力。” 喇嘛众臣:“我们一定不辜负大王的心意!因为,从您心中所涌流的,只有仁慈和宏愿,远非微言所能称颂!” 偌尔曼:“啊,这是一群多么讲究礼仪的人!那宇陀宁玛元丹贡布,是否出了成果?” 喇嘛王:“他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钻研,广泛吸取《医学大全》、《月王药诊》等医学著作精华,总结个人实践经验,终成大器,著成举世闻名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为藏医药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偌尔曼:“他二十余年孜孜不倦,辛苦著书。令人佩服!” 纪蒲泰:“他是我们值得崇拜的人!这也标志着藏医学,从此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喇嘛王:“这样一讲,你们可晓得了吧?” 偌尔曼:“好一部藏医学史!” 喇嘛王:“这就是值得我们谈话的题目?” 喇嘛众臣:“大王,这儿初了您,我们谁也不知道的这么详细?” 喇嘛王:“听到这话,我很高兴。”他话题一转,说道:“不过,吐蕃王朝最后一个藏王达磨时期,出现了不可调和的问题。” 纪蒲泰:“这我稍微知道。那时发生了苯教和佛教的斗争,并最终爆发了灭佛运动。可这又与医学有何关系?大王还得明示?” 喇嘛王:“那我就稍微讲一讲。由于《四部医典》,是采用药师佛传授医药知识的形式写成,因而也与其他重要佛经,一起被秘藏起来。” 偌尔曼:“啊,竟然还发生过这样的事!那《四部医典》何时才问世?” 喇嘛王:“后人没人知道他们所做的事。因为他们所做的事,不要叫人们知道。直到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重新弘扬佛法以后,《四部医典》才被发现,并流传于世。” 喇嘛众臣:“这是藏人的福气!” 偌尔曼:“可是藏医学的发展史,你们好象还未讲到底?” 喇嘛王:“好吧,既然你这样爱学藏医药史,那我就尽量满足你。” 偌尔曼:“那您再从哪开始呢?” 喇嘛王:“我就从15世纪讲起。那时,由于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藏医药学空前活跃起来,逐渐形成南北两大学派。” 纪蒲泰:“那南北学派,都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喇嘛王:“北方学派的名医叫强巴南杰扎桑,在昂仁地方,北方学派是他首创。北方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药学宝箱》、《甘露源流》、《所需可得》、《验方集成》等。该派擅长使用温热药物,方剂药味较多,精于艾灸、放血等外伤治疗,和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南方学派由索卡地方名医索卡年姆尼多吉创建。南方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草药鉴别》、《药方汇集》、《千万舍利》、《医学历史》等。该派擅长使用清解药物、方剂药味较少、精于草药的鉴别,应用和温热疾病的治疗。” 纪蒲泰:“这两个学派,各有特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将藏医发展。” 偌尔曼:“藏医学的历史,我也逐渐弄清。这两大藏医学派的竞相争鸣,是件好事情。” 喇嘛王:“他们不仅充实了《四部医典》的具体内容,也活跃了藏医药学术领域,还促进了藏医药理论发展和内容。在座的也可以说说藏医药学,好让他们多学学。” 喇嘛首相:“甘丹颇章王朝藏医药学,更加繁荣。” 喇嘛众臣:“这段历史,我们也愿意听。” 喇嘛首相:“甘丹颇章王朝时期,更加重视藏医。五世**大力发展科学文化……” 偌尔曼:“那他可是个好喇嘛。首相,说吧,我不再乱插话啦。” 喇嘛首相:“那时期,特别是当时总理西藏政务的第司桑吉嘉措,他非常重视《四部医典》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他收集不同版本,一一对照校阅,并召集全藏名医共同讨论。得出一致看法后,最终对《四部医典》,作出了一次最为全面彻底的修改、补充、和注解,命名为《四部医典蓝琉璃》。另一方面,为了便于学习,使《四部医典》的内容通俗易懂,桑吉嘉措还组织人员,精心绘制了一套以《四部医典蓝琉璃》基础为内容的唐曼。这套唐曼不仅甚是好看,而且还是直观的教具,又是珍宝,它是世界古代医药体系中难得的稀世文物。” 纪蒲泰:“除此之外,藏区还有哪些我们所不知的医药学专著?” 喇嘛首相:“那是1475年,桑吉嘉措去世后,藏医史上又出现了一部《晶珠本草》的书。这部重要的本草著作,是帝玛丹增彭措所著。全书收录各类药物2294种,是对《四部医典》药物知识的发展与继承。” 喇嘛王:“因此,《晶珠本草》在西藏得以广泛流传,成为藏医史上影响最大的药物专著。” 偌尔曼:“即然藏医有药物专著,那一定得有懂医药知识的师傅?传授医药知识,让人们耳染目睹他的风采?” 喇嘛王:“真没想到你这个洋小子,竟能想出这种事。你所说的师傅,在西藏是药师佛,也称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 偌尔曼:“药师佛竟然还有这么多名堂,我不敢想?可那琉璃世界是什么样?大王可否给我们讲讲。” 喇嘛王:“据《药师如来本愿经》中记载,东方距娑婆世界十恒河沙佛土之外,有佛土名曰净琉璃。” 偌尔曼:“净琉璃是个啥东西?这我可不懂的。” 喇嘛王:“茫茫宇宙,世界不宁。而此佛土一向清净,无女人形、离诸欲恶,亦无一切恶道苦声。琉璃为地,城阙垣墙、门窗堂阁、柱梁斗拱、周匝罗网、皆七宝所成。” 偌尔曼:“这我似是而非,还是不懂?” 纪蒲泰:“即然不懂,那我们还得听。请大王教诲,您觉得怎么样?” 喇嘛王:“是的,是的。你们勤学好问,我也情不自禁,当然喽!那方琉璃世界,其庄严殊胜之处,宛如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 偌尔曼:“啊。大王,怎么您越说,我越糊涂?下面干脆您一下子说清楚。” 喇嘛王:“糊涂也好啊,人难得糊涂,这才有福。不过,人生在世,需佛指点迷津,看到光明,才能随行。而药师佛身如琉璃色具足光明,右手作胜施印持带叶的诃子,左手托药钵,里面盛满能医治众生一切疾病的妙药和甘露,以金刚双跏趺坐于莲花月轮之上。” 偌尔曼:“不可想想,不可想象!那大王还有什么没讲?” 喇嘛王:“当然。这会成为我们谈话的题目。” 喇嘛众臣:“我们都还太年轻,我们整个都还得听大王您的吩咐。” 喇嘛王:“在琉璃净土里,除了药师佛外,还有日光、月光两大上首菩萨,八位引导众生,进入净土世界的大菩萨,以及誓愿护持药师法门的十二药叉神将。” 偌尔曼:“大王越说越深奥。以上的又怎么讲?” 喇嘛王:“这些菩萨与神将,其中左胁侍日光菩萨,和右胁侍月光菩萨,与药师佛关系甚深。” 偌尔曼:“这真是愈学愈深!愈深愈学。还是不能解脱?大王,您说,这里面都曾有过啥样的传说?” 喇嘛王:“相传,在久远的过去世,电光如来行化世间,说三乘法度众生。当时,有一位梵士养育有二子,由于有感于世间浊乱,乃发十二大愿。” 偌尔曼:“那大王说说看?” 喇嘛众臣:“问得好,可我们不知道。大王您能赏光给我们念念?” 大家异口同声:“念念,我们才清楚那十二大愿?” 喇嘛王:“那我就念念:(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庄严,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2)愿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瑕垢,光明过日月,令于昏暗中之人能知方所,随意乐趣,作诸事业。(3)以智能方便众生,令众生皆完满。(4)令行异道者,安立于菩萨道中,行二乘道者,以大乘安立之。(5)令于我法中,修行梵行者如法清净。(6)令诸根不具者,闻我名号皆得诸根具足,身份成满。(7)令诸患逼切无护无依,远离一切资生医药者,闻我名号,众患悉除。(8)若女愿舍女形者,闻我名号,得转丈夫相,乃至究竟无上菩提。(9)令一切众生解脱魔网,安立于正见。(10)令为王法系缚,受无量灾难煎迫者,皆得解脱一切苦恼。(11)令饥火烧身,为求食故作诸恶业者,先得妙色香味饱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12)贫无衣服者,我当施以所用衣服,乃至庄严具。以上皆十二大愿,我皆已念完,众人还有啥意见?” 扎布:“那梵士养育二子,是否得以真传?” 外交大臣:“扎布已替我们说出意见。那大王可得将此事讲完,以了众人心愿?” 喇嘛王:“当然看以,众人都希望我把此事讲下去,我理所当然得满足你们。” 喇嘛众臣:“好极了,再也没有比您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人了!” 喇嘛王:“写下来吧。近臣,我所讲的事,如果你能猜得中,就算你聪明。” 喇嘛近臣:“我很明白您的意思,大王。我诚意地向您致敬,这事我一定一字不漏地记下。” 喇嘛王:“得啦。现在你可得记录啦。” 偌尔曼:“说吧。我们可有些等不及啦。” 喇嘛王:“啧,啧。对这个年轻人的意见,我应当重视一些才是。” 纪蒲泰:“讲吧,大人。原凉我打扰了您。” 喇嘛王:“好,我们这里没有别人,没有外人能偷听了去。” 偌尔曼:“这是一件我从来没听过的事。所以,我就拼命地追问起来。” 喇嘛王:“那是你的求知欲所引起的。” 偌尔曼:“是的,大王。这是一件我从来不能理解的事,西藏高原竟然还有这样伟大的藏医药学?” 喇嘛王:“那你就听我说。那梵士二子,也随喜而发愿供养。电光如来对梵士甚为赞叹,即改其号为医王,并为其二子改名为日照、月照。” 喇嘛众臣:“这我们还真不知道!” 喇嘛王:“所以说,没好好学习,这就是你们的最大弱点。” 喇嘛王:“原先,我们不懂得怎样学习,现今,大王指点迷津,让我们多学学问,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呀!” 喇嘛王:“好吧,就请注意吧。你们这些话,能够自由地表达,也很好呀。一个人,做事学习,没有虚伪,就能进步,还能摆脱愚钝,这都需要感激上神。” 喇嘛众臣:“从今后,我们都会专心诵经学习,还要尽心尽力地伺候您。” 喇嘛王:“诵经敬佛,是第一的,伺候之事,就不提了。下面,我就讲梵士成佛的事。那位蒙受电光如来嘱托的梵士,成佛之后,就是药师如来。因其第七愿为拔除生死之病,故名药师王。又因其第二愿为照度三有之黑暗,故名琉璃光。” 偌尔曼:“大王,这又怎么讲?难道这还有什么更深的名堂?” 喇嘛王:“你没听清楚吗?” 偌尔曼:“啊,我呀……就是有些急得慌。” 喇嘛王:“那还得听我讲。” 偌尔曼:“原凉我打扰了您,耽搁您讲述。” 喇嘛王:“这没什么,一问一答。弘扬佛法,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宣讲菩萨,是应该的呀。” 偌尔曼:“那嘛,告诉我们吧?” 喇嘛王:“当时的日照,就是后来的日光菩萨,因其持慈善本愿,普施三味,以照法界俗尘,捶破生死之暗冥,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故取此名。因而月照就是月光菩萨。药师如来,从此便领导着日光、月光两大菩萨等眷属,化导众生。” 喇嘛王:“啊,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情,经大王一讲,我们才心中明情。看样子,我们过去都是糊涂虫!” 喇嘛王:“不管怎样,你们还总算是学习了一些东西。” 喇嘛众臣:“我们很愿意听。” 喇嘛王:“虚心才能使人进步,只有掌握佛经内外的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佛徒。” 喇嘛众臣:“我们知道今后该怎么作功课了。” 纪蒲泰:“这课讲得很透彻生动!” 偌尔曼:“那还是大王赏光,让我们听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谈话呀!” 喇嘛王:“这可不是三言两句就能打发了的。” 偌尔曼:“请原谅。我是非常珍惜这次谈话的机会,但我还有些疑问,不知该问不该问?” 喇嘛王:“你还在想什么?”
偌尔曼:“还是那《四部医典》。对不起,我倒不情愿再次将您麻烦。” 喇嘛王:“就请你告诉我,你们还有什么事?没问完。” 纪蒲泰:“说出来吧,那是个什么问题,值得一提?” 喇嘛王:“是呀,你们就坦率地说了吧。” 偌尔曼:“先前,大王您所说的藏医起源,与《四部医典》,都是人间所传。但是,《四部医典》究竟是何人所撰,大王可得明言。这就是我的心愿。” 喇嘛王:“学海无边,学无止境,肯学就行。有这样的学生,我很高兴。把你们的心向我自由地打开吧。” 偌尔曼:“我知道,大王……您先说吧?” 喇嘛王:“我愿随你们的意,再重讲《四部医典》。公元708年,《四部医典》的真正作者宇妥元丹贡布,生于前藏堆龙吉那地方的一个医学世家。” 纪蒲泰:“啊。原来是这样的!但愿大王为我们扫除学习的障碍,了解更多的医药学史,来充实自己。” 喇嘛王:“好的,好的。当然,原先我未讲完,给你们造成了不便,叫你们感到为难。现在我明白了,你们叫我知道了你们热切学习的心机,做得很对。这样一来,你们就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做些于你们有利的事情,也算我重温一遍历史。” 偌尔曼:“说实在的,我们非常需要全面了解西藏的医药学史?” 喇嘛王:“我会尽我所知,满足你们这勤学好问的人。” 偌尔曼:“就请告诉我们那些事吧?” 喇嘛王:“宇妥元丹贡布三岁开始学西藏文,五岁便随父行医,到十岁时,由于与吐蕃名医辩论获胜,而得到了藏王赤松德赞的赏识,成为御医,并最终成为吐蕃九大名医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位。” 纪蒲泰:“啊,原来他从小就有随父学医的机会!” 喇嘛王:“不错。但他还有一个伟大的心愿和灵魂。” 偌尔曼:“大王,那不更好吗?可他以后的事,我还想知道?” 喇嘛王:“我告诉你。他为了广泛汲取医学知识,不惜跋山涉水,曾三次到尼泊尔、印度求学,拜印度名医陀罗比、美旺和尼泊尔名医达拉释拉哈为师。在印、尼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医术十万颂》、《医续晶鉴》、《月王药物补遗》、《仙人耳传》、《医学八支心要略论》等印度医学名著。学成回国后,研究民间的医术经验,并去到山西五台山,向中医求教。他就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吸取了汉族医学理论。因此,他的医学学问,广泛涉猎印度、尼泊尔、汉地等各地的医学精华,逐步成熟起来,自成一体传流在藏地。” 纪蒲泰:“这就为他日后著《四部医典》奠定了基础。” 喇嘛王:“是的。宇妥元丹贡布,还以吐蕃医学为基础,历经十年辛劳著书,终于在他45岁时,也就是公元753年,著成了影响深远的医学巨著—《四部医典》。” 喇嘛众臣:“不简单,不简单,令人赞谈!” 纪蒲泰:“我们谈了《四部医典》,但我们还不清楚《四部医典》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喇嘛王:“我就知道你还想让我回答。在这部传世不朽的医著中,宇妥元丹贡布将隆、赤巴、培根三因确立为藏医学的理论核心。并从这一理论出发,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因、病理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问题。” 偌尔曼:“啊。这真和西医的理论体系差不离。这可是我以前所万万没有想到的,藏医还有这样高超的理论体系!” 喇嘛王:“更重要的是,他还强调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将病人视为父母,因此,他被人们尊为医圣,药王的化身,加以供奉。” 扎布:“啊,大王说到这里,才让我懂,谁是药王医圣,我总算分得清了,原来是一个人,他是我们心中的神!” 喇嘛众臣:“我们都听说过,《四部医典》和八十幅曼唐,可我们谁也没见过那些曼唐画得怎么样,内容又怎么讲?” 喇嘛王:“只因为你们都没到过西藏,所以没机会见到曼唐。我这才对你们讲,为了使《四部医典》通俗易懂,从渊博的学者到初习的学生,便于理解。900年后的五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1682),建立西藏甘丹颇章王朝时期,当时画总理西藏政务的第司桑吉嘉措,招集全藏著名医药学家和画师,历时20年,以《四部医典蓝琉璃》的内容为依据,又补充了《月王药诊》中的部分内容,先后绘制了80幅彩色曼唐。” 喇嘛近臣:“啊,原来是这样,那我记下了。” 喇嘛首相:“大王,对于学习藏医的人来说,可真是如虎添翼,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意思。” 喇嘛王:“可以这样讲,对于初学藏医药的人们,借助这套曼唐,犹如黑暗中见到了太阳,可以使《四部医典》个章节的内容,犹如托在掌心中的余甘子一样透明,易学易懂。” 偌尔曼:“那么说,这些曼唐在藏族医学学校里,一直充当着传授课程的重要教具。” 喇嘛王:“不仅如此,《四部医典》曼唐,以其数百年的绘画历史,丰富的医疗内容,以及所表现的藏民族风土人情,和艺术形式而赢得世人的尊崇。” 纪蒲泰:“可以说是享誉世界,《四部医典》曼唐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它是唐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偌尔曼:“直到现在,我才有所明白啦。它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得引起我们的认识,这都有待于我们研究藏文化的学者们,认真地去品味和探寻其中的真谛。” 扎布:“你说得怪能,可你没去过药王城?” 偌尔曼:“大叔说啥呀?哪里还有个药王城?请你说分明?” 扎布:“我听说,药王城呀,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它在非常遥远的地方。人们都说是一座用宝石、金银、白珍珠、红珍珠、蓝琉璃建成的。可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可就不懂了。我看,还是让大王讲一讲吧?” 喇嘛王:“看看,你怎么就不说完呢?” 扎布:“因为我肚里再也倒不出啥啦。大王,您就别再谦虚啦,我只不过是起个话头罢啦。” 喇嘛众臣:“那大王就告诉他们吧?” 喇嘛王:“也罢。要想了解药王城,得先听我念偈云:‘闻名解脱恶趣苦,世尊大悲救众生;根治三毒称医圣,琉璃光前拜目颂。’然后再说无量宫,这座规模宏伟宫内,装饰着各种珍贵的药物,那些稀世药物,能医治四百零四种疾病。那些藏药处方,能使热病转凉,使寒病转暖,并可平息八万魔类。传说,为解除众生因无明所生的各种病痛,药师佛曾在药王城中为天神、大仙、外道、内道等四众传讲医学。下面还有谁知道的,请说?” 喇嘛首相:“咱们还是照着大王的命令去说吧。” 喇嘛王:“我已经告诉过你们,不要让任何顾虑来扰乱你们的脑筋。” 喇嘛众臣:“大王,我们可不是有令不行,而是我们有些事,实在不懂,也弄不清,怎敢信口开河?” 喇嘛王:“那谁知道的,谁说?” 喇嘛首相:“这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我还是遵照大王的旨意,说上三言两语,以表我的心意。” 喇嘛众臣:“好吧,说吧。” 外交大臣:“赶快说吧。不然的话,就没有这个题目啦?” 喇嘛近臣:“这都是大王的旨意,我们都应该执行遵从。” 偌尔曼:“好,咱们就什么也别提啦。就往下说吧。” 喇嘛首相:“我也听说,药王城的望楼、房檐上还悬挂着五种,用天上宝石制成的璎珞,五种用菩提宝石制成的金顶,佛幢和屋脊,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喇嘛王:“啊。说得不错,还有哪些没说?” 喇嘛首相:“大王只要不怕我啰嗦。据说,整座无量宫的宫墙有五层,设有东、南、西、北四门。” 喇嘛王:“是的,是的。你讲的恰恰就是传说中的圣宫,药王城。” 喇嘛首相:“无量宫东门由持国天王把守,南门由增长天王把守,西门由广目天王把守,北门由多闻天王把守。” 喇嘛王:“可你还没说到头。在药王城的南面是锥顶山,那里阳光普照,生长着石榴、胡椒、荜笈、小米辣等热性药物,药林里草木繁茂,气味芳香,令人心神开朗,药香所到之处,一切寒病自可解除。在药王城的北面是雪峰山,此山具有月亮一般的威力,山里生长着檀香、冰片、沉香、山豆根等寒性药物,药林里草木繁盛,气味芳香,令人心神开朗,药香所到之处,一切热病自可解除。在药王城的东面是香茅山,那里生长着七种诃子林,它们的树根能医治骨病,树干能医治肌rou病,树枝能医治经络病,树皮能医治皮肤病,树叶能医治六腑疾病,花朵能医治五官疾病,果实能医治五脏疾病,顶端有五种诃子成熟,具备十七种功效,可以医治一切疾病。在要王城的西面是马拉亚山,那里出产着六种妙药,以及医治百病的五种寒水石、五灵脂,还有五种药水,五种温泉……” 喇嘛众臣:“大王虽说了东南西北的山,这真让我们知道了那些圣山非同一般,但您好象有话并未说完?” 偌尔曼:“大王所说的那些名贵的药物都出自各座大山,可叹,可叹!” 纪蒲泰:“那些都是产自大自然,药性都经过自然的千锤百炼,一经药师佛便手到病除。可传,可传!” 喇嘛王:“这些都是藏医的经典,内容后来流传世间,为拯救病人代代相传。导师世尊活命医圣琉璃光佛,为息除四百零四种病痛,化身为五位仙人,为塔嘎尔普等天庭侍医,君希普等众医仙,梵天等外道诸神,以及观音等诸菩萨传讲医学。” 偌尔曼:“啊,原来如此!藏医真是神秘无比?那药林之中,一定有无数的花草鸟虫。” 喇嘛王:“这可真叫你一言说中。药林之中,群鸟翱翔,自由欢快,歌声悦耳,甚是动听。山间大象、熊、麝等身具宝药的走兽,也应有尽有,物种齐全,蔚为壮观。” 偌尔曼:“那无量宫中,一定是宝物惊世,神兽耀眼,值得一看?” 喇嘛王:“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天上人间,神光四射,宝石灿烂。无量宫正中,敬摆着用各种琉璃宝石镶嵌的宝座,世间罕见。宝座由神狮、神象、天马、鲲鹏、孔雀驮浮,其上端坐着药师琉璃光佛。在药师佛的四周,天神、大仙、外道,内道等四众簇拥,各聚一面,形成众仙神捧药师佛局面。” 偌尔曼:“那一定是庄严肃穆的场面!” 纪蒲泰:“是呀。那导师世尊医圣,为人间息除疾病,传讲医学,流传世间,被称颂为活命神仙。但这些传讲医学的内容,均经一位凡人圣宇妥元丹贡布整理后,便成为藏医的圣典—《四部医典》。光彩永照人间,世代相传,成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经典!” 偌尔曼:“这部《四部医典》,若不是大王详尽地给我们介绍全面,我们是不会相信的。” 扎布:“现在你相信了吧?” 偌尔曼:“我服,我服。我五体投地,心悦口服。原先,关于藏医的事,有人对我讲过,可我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 扎布:“怎么!这藏医的事,原先就这样地不能令你相信吗?” 偌尔曼:“在没进中国之前,我只当是有人说着玩玩,是不怎么令人相信。可现今,由大王您亲口说出,才使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对西藏的事物,一点都不清楚,险些犯了大错误!” 喇嘛王:“你能有悟就好,这样,你今后会什么都知道了。” 偌尔曼:“不是大王指点迷津,我是不会相信的。” 喇嘛王:“拿你这样很精明的人来说,只要把整个精神都灌注在藏学研究事物方面,就能提高学习,掌握知识,铸成大气。” 偌尔曼:“感谢大王无私的栽培!” 喇嘛王:“一个真正有圣徒纯洁修养的人,才能步如神圣的殿堂,让自己心中亮堂。” 偌尔曼:“是的,大王,我今后就有指望。” 喇嘛王:“好聪明的孩子,我说的决不是儿戏。” 偌尔曼:“那您告诉我说……” 喇嘛王:“你们只要坚持学习,就会出成绩。我所讲的就是不久人们就可以看见的事实。因为,你们曾在木里虚心地学习。” 纪蒲泰:“大王的教诲,使我们终身受益。因为我们俩的师傅是在木里,教会了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历史知识!” 喇嘛王:“那我再告诉你们一句话,那就是拉萨药王山的千佛摩崖。希望你们今后有机会,一定去呀?” 偌尔曼:“那更好啦。可那千佛摩崖究竟在拉萨的哪里呀?” 喇嘛众臣:“在哪里呀?拉萨我们也没去过呀。告诉我们大家吧?” 喇嘛王:“要说药王山嚒,它位于布达拉宫右侧,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17世纪末,第司桑吉嘉措为发展藏医,曾四处化缘在山上修建门巴扎仓(医药院),并从各寺挑选喇嘛来此学习医药知识。千佛摩崖位于药王山西侧,山体不高,却刻满了大小不一的佛像。” 偌尔曼:“那摩崖为什么刻满佛像?” 喇嘛王:“相传,松赞干布某日来到红山,见到六字真言及观世音菩萨,马头明王、度母等佛像的幻影,从山中显现。于是,他便让人依照所现,在岩石上雕刻出各种佛像,及六字真言。” 偌尔曼:“啊,原来事出有因,藏王指点,才有摩崖石刻。” 喇嘛王:“不错,此后千百年来,人们在岩壁开凿佛像不断,才终成今天的千佛摩崖规模。” 喇嘛众臣:“是啊,佛光显灵。藏王叫人们怎样作,信徒们就怎么作。” 喇嘛王:“藏王一诺千金,我想象不出世间有任何事故,可以阻拦他对众佛像的诺言?” 喇嘛首相:“信徒们的行为原本应当如此。” 喇嘛众臣:“他们的热忱是出于本心。” 喇嘛王:“这正是人们应该模仿的表率。” 偌尔曼:“啊,我们讨论了半天,我总算明白了藏医药学的源泉。从此以后,关于西藏的历史,我还得起劲地钻研学习。” 喇嘛王:“也许。但愿你别错过时机。” 偌尔曼:“大王您,莫非心里又有了别的念头?” 喇嘛王:“我也在学习,东西方文化在碰撞呀!不过,我还有一句话要说。刚才的话姑且搁在一边,你们二人还得接着人类的婚姻,往下谈谈西方人的观念。” 喇嘛众臣:“大王为什么还对这事感兴趣?” 喇嘛王:“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生息繁衍,所以,这方面的文化东西方还得相互流传。” 一听木里王此言,众喇嘛对他的话,一时间也无法猜断,只好默默无言,等待事态的发展。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所学的知识范围太狭隘了。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祈祷诵经,以上的东西方历史知识,总要超出他们的知识范畴,他们只对佛经虔诚地尊敬,除此之外,对于世界文化却很少涉及,所以,他们就少了那些比真正虔诚更需要学习的东西,那就是世界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不过,他们还是十分谦虚地愿意接受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佛教虔徒。